而協同會裏頭的人有些並沒有這麽好運,還是要去參加鄉試的。
會試考完中了是要做官的,不合適留在協同會之中,但鄉試就不太影響,隻要請個假短時間離開就可以了。萬一這次鄉試沒有中,還有下次機會,不耽誤以後科考。
這邵奕還能說什麽呢。
每次他極力避免的事情,最終還是都能紮到自己身上……
科考這事對於那些書生來說是好消息,但對於被邵奕貶謫出京的那些朝臣們卻並非如此。
不管是李慎在河東郡大開殺戒,還是召開科舉,都毫無疑問在給予這些朝臣們一個訊號,陛下已經沒有什麽耐心了,他可以把朝中那些職位留上一年,留上兩年,但不可能一直給他們留著。
第95章
這個年代科舉還沒那麽成熟, 錄取多少人也沒有切實定數,朝廷可以隻招收河東郡那邊需要的人數, 也可以招收到能把京都城內那些空缺職務都填上的數, 這就全看陛下心裏是怎麽想的了。
即便是這一次科舉確實隻招收了河東郡那邊的,陛下想的話,明年也可以再繼續開科取士。
不成熟的科舉這個時代想要用,在各方麵都可以隨意。
這些被貶謫出去的朝臣們不約而同的感覺到自己被陛下給威脅了。
這些朝臣們不乏脾氣衝的, 尤其是那第一批被貶謫的, 若不是他們就是這樣的脾氣, 也不至於成為第一批被貶謫的人, 當即這些縣府之間的信使就開始瘋狂來回跑動,書信之中各種表達他們憤怒的文書絡繹不絕。
當地那些大佬們看到這信使忙碌的樣子一開始覺得奇怪, 想方設法弄清楚這些書信的內容, 結果一看裏頭文章是什麽情況,也不知道說什麽。
誰能不覺得這些被貶謫出來的大佬們攤上這麽一個皇帝不慘呢。
這些朝中大佬們不過才出來一年,就是趕著驢拉磨,也得給驢時間才能磨出麵來不是?這要在地方上做出成績來哪是一年兩年能做出來的事啊。
地方大佬這樣想著,又很快想起隻一年就已經出了很大成績的京都城……
嗯……
陛下是陛下,我們都是凡人,陛下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和自己一樣的能力不是?
然後這些地方大佬們又想起了現在紅紅火火的津東碼頭, 以及不斷朝著他們這邊輸送著各類果蔬布匹的南貞郡……
地方大佬們:“……”
相比之下,確實這些被貶謫下來的大臣們效率有些低下了。
不過認真想起來也不能說這些朝臣們低下, 隻是相比於這些地方的事跡沒有那麽亮眼了,要知道一年前這些大臣們所在的縣府都是貧困的窮山惡水,他們到任上不過是治理了一年, 就已經整個太平下來,有安康之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