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問一答之間被成功轉移了話題,其他人也開始心懷疑慮地說道:“不會平湖郡那邊出什麽事吧?”

“不至於,我回來的時候,我那縣府還在和平湖郡往來做生意呢。”這是之前在南貞郡那邊的書生。

“嗯,在平湖郡旁邊的幾個郡府過來的書生也說了,沒聽見平湖郡那邊有什麽情況。”其他也同樣在關注的書生們說著自己知道的事。

好在在臨近會試報名前一周,來自平湖郡那邊的考生們終於是來了。

隻不過人數要比其他郡府的人要少很多,也就隻有十多個人,在大邵所有郡府之中排倒數第三。

倒數第一第二是河東郡和南貞郡,都是零人。

——那兩個從南貞郡回來的書生籍貫當然不是南貞那邊的,南貞郡那邊要出第一批書生,至少還得要再過十年呢。

但先前從京都城回鄉參加考試的協同會書生並不在這平湖郡過來的書生裏頭。

不需要看臉,從這批平湖郡來的那些書生華麗的衣冠上看,就可以知道這事。

發現這情況協同會裏的人自然是趕忙去問了。

平湖郡過來的人聽聞這問題表情略有些奇怪,不過還是給回答了:“他呀,倒是聽說過一些,鄉試他沒參加,家裏長輩去世了,在家守孝。”

第99章

這理由倒好像也是合情合理, 遇到這樣的事情,悲痛欲絕, 連鄉試都不參加, 無心再顧及協同會這邊也很正常。

協同會這邊的人知道這事也隻覺得天道無常,紛紛寫信表達了自己的關心關懷,讓他安心,京城協同會這邊一切都好之類的。

並且還在信中告知了一些協同會的喜訊。

外地來的那些書生們見到京都城的繁華太平, 和自己郡府縣府完全不一樣的風貌, 自然是會忍不住去探究的。然後協同會這個他們都聽說過沒放在心裏, 甚至一些人做小吏的時候, 還把協同會成員當做異端懲處過的行會是什麽情況。

這時候協同會才真正映入這些人眼中,受到關注。

對於這些人協同會這邊沒有什麽想法, 他們本就抱有比較開放的態度, 很歡迎這些人來會裏參觀了解。

這些趕考的書生們看了協同會的情況,再聽了幾堂啟蒙課後,有的人對這個行會不屑一顧,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抱團而已,也有的人會被這完全符合儒家思想,行聖人之事的行會所吸引,希望加入其中。

對後麵這些人他們自然是歡迎的, 隻不過若是想加入京都城協同會這邊當然是算了。

他們老一批的書生都準備要從裏麵抽身出來了,再讓這些外頭的書生們加入到裏麵沒有多大意義。

但這些人也不是就對協同會沒用了, 這年代讀書人放在哪都可以有大用處,比如讓這些人回各自的縣府郡府之後,籌謀開分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