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把這課堂直接改到皇宮裏頭來不就好了?]係統說道。

[那樣就不好蹭課了。]其實除了協同會裏頭安排的百餘人外,還有在協同會樓內悄悄聽的,也有非協同會的人,在院子外頭貼牆角聽的。

後者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城外那些道觀的道士。

邵奕是不願意讓這些道士們來宮廷裏頭做自己學生的,主要這就是擔心這些道士們拿他現在的名頭大肆搞封建迷信,為虎作倀欺詐百姓。

他們願意做倀,邵奕可不想做虎。

但邵奕是希望他們來學的,畢竟若是說封建時期有化學家的話,那麽必然是這些道士。

別的不說,這些道士對火藥也很有經驗,當初葉共謙的禮炮就是這些道士給幫忙弄的,未來邵奕也希望這些有豐富炸爐經驗的道士們能把甘油給好好弄弄,做出穩定可控的炸藥出來。

就算不打仗,有炸藥後,不管是開山取石還是鋪設道路之類的事情,都可以不用人命去填了。

刀子本身是沒有什麽罪惡的,屠刀是殺人的,手術刀是救人的,就純粹看人是怎麽使用而已。

在邵奕這番操作之下,協同會之中這批化學生成績好的部分人,開始自己科研工作,而學習一般的人,則是開始了對外教導的事宜,另一批怎麽也學不進去化學的,則開始在工作之餘思考起來將來各郡府之中要開辦的官學工作。

邵奕給他們定下來的目標是要讓全大邵境內都沒有文盲,他們官學要升官,就是看當地文盲率多少。

而非文盲的定義,邵奕也給了出來,就是能認識五百個常用字以及會簡單數字運算。

這個要求其實不大,但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很難以想象的事情。

他們協同會的啟蒙院開設了兩年多,實際上願意來讀的成員們,連三分之一都沒有,都是送下一代來這裏努力。

畢竟自己已經有幹活的地方了,這活計也不用認識字,忙活一天早點休息不好嗎,為什麽要學字呢?

其實之前協同會裏的人也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對的,畢竟他們給百姓們啟蒙,也不過就是因為會識字會運算的成員更好找活幹嘛,既然對方也已經達成目標,學習確實沒有什麽必要。

總體來說也就之前先生要送葉共謙萬民傘的時候,才讓這些人積極一點,開始學自己名字怎麽寫。

現在怎麽讓百姓們來官學花時間學字就輪到他們苦惱的了。

然後他們就真想出來了個法子。

隻要讓百姓們看到識字的好處,那麽就可以把百姓給調動起來。

現在沒有好處,但是他們也可以製造好處。

“拿到非文盲證明之後,可以抵一次勞役?這個想法不錯。”邵奕聽著協同會那些書生們送上來的請求,頓時給予了讚同,並且還放寬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