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太子長大後,他這邊也是得到了權利,他這邊無盡的掌管著宮裏,他在這期間約見外國賓客,並且提前安排了自己的手下,把他們全部提拔成大官,宮裏朝廷都是他的勢力。

而在古代這種行為一般會引起君王的猜測,一般是過早的建立自己的勢力,通常被認為可能是有搶權的嫌疑,但這個君王卻覺得沒有什麼,他認為孩子應該擁有這一切,並且這一切都是對的。

朝廷大臣也是提過,後來被全部否定了,他們也是怕惹火君王,從而引火上身,他們也擔心太子已經有自己的錦衣衛了,雖然這些人不多,隻有5000人左右,但是這些個個都是高手,他們一個人可以打十幾個士兵。

而皇上自己的禦林軍隻有10000多人,而這一切都是危險信號,後來太子繼續發展自己的勢力,他掌握了城內的兵權,並且禦林軍有一半也是他統領了,這樣大臣們也是敢怒不敢言,他們怕被太子清除。

就這樣太子已經完全成熟,他已經來到了40多歲,他這邊想著皇位等待太久了,自己目前還是手握大部分兵權,並且皇宮裏麵都是自己說了算,後來他這邊也是整天想這個事。

自己雖然是太子,但是君王不讓位,自己也是沒有辦法,隻要君王在,這個天下就不是他說了算,他就內心想著自己父親生病,然後看不好病去,要是這樣等待幾十年,那麼到時候自己已經老了。

後來太子在朝裏奸臣的慫恿下,他這邊被灌了迷魂湯一樣,結果內心萌芽了一個惡毒的想法,他想著一個天大的計劃,想鏟除君王,然後自己取而代之,就這樣他對君王充滿了疑惑。

因為他聽說君王不把皇位給他了,想讓給其他孩子,而後來君王慢慢感覺到隱患了,他就為了以防萬一,在朝廷裏麵重新提拔了自己的心腹,他把自己的兄弟任命為當朝王侯,比太子還高一級。

在皇上不在或者生病時候,朝廷裏麵一切大事他這邊可以幹預處理,他這邊就是代理人,可以代替君王執政,從而防止太子造反,而朝廷裏麵也認為這個王爺以後可能會繼承君王,畢竟他比太子大了也才幾歲。

而君王安排的其他心腹也快速提升,他們都掌握了一定權利,後來君王還把自己的公主嫁給他們兒子,以此喜上加喜,並且關係更牢固,他們之間也因此更信任了。

君王一開始認為太子不會爭奪君位,他沒有意識到危險已經來臨,之前之所以給他兵權,就是出於對他的溺愛,也認為太子會做好自己,也認為他值得信賴和托付。

就這樣因為王爺已經在太子之上了,所以他這邊就非常不滿意了,認為王爺完全蓋住了自己的權利,他現在是自己最大的威脅,而他也因此看不到未來君位是自己的希望,內心就產生了怨恨,後來所做之事非常害怕。

而君王也認為太子有謀反的動機,沒有從根源上打消他的顧慮,沒有給他一個安心的等待,平常因為宮廷事情多,君王每天都要早朝,以及批不完的奏章,他們之間因此也缺乏互動,而之間多的就是防備和多疑。

有一天早朝,有一名大臣說到,臣舉報太子在外麵手下貪汙稅銀,他們每天都會貪汙幾十萬兩,並且用這些打造兵器,天下百姓都在罵他,最嚴重的是不知道他打造新兵器幹什麼。

如果是進行造反,那麼後果很嚴重,因為我們現在與外國交好,沒有任何戰事,現在打造兵器讓人難免想到造反,臣懇請您徹查太子,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而君王知道這個事情是要殺頭的,他內心還是比較偏袒自己的孩子,就這樣他說道,太子這邊你們大可以相信,打造兵器也是為了以後準備,相信他絕對不會造反。

此時大臣們還想說服君王,但是他不聽,出於對孩子的疼愛,他這邊直接說到,你們不要說了,我自有定奪,就這樣太子覺得自己好像完全暴路,就算不殺自己,可能遲早都會來。

然後他內心的惡魔告訴自己造反,命人召集了大批人馬,他這邊在宮外也集結了人,並且把所有軍隊往回調,他此刻決定造反,勾結奸人一起,就這樣他控製了皇宮,其父親也被其無情殺害,反對其的兄弟都沒有一個活著。

通過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發現,如果長期溺愛孩子,那麼就會對他造成嚴重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他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錯的,隻知道自己做什麼都對的,那麼可能某一天這個會爆炸,從而吞噬溺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