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要來了。
這裏沒有大氣,但我能感覺到。
巨大的氣旋漩渦正在聚集,雷電在雲層中若隱若現。
颶風眼正在凝視我,就像我在等待的人一樣。
那家夥,真的會來嗎?
我心中浮現出這樣的想法,隨即立刻將它從腦海裏刪掉了。
一定會來的。
我從上衣的口袋中拿出一張卡片。這是我的通行證,沒了它,我將在這裏寸步難行。
一張不太熟悉的麵孔印在上麵,說實話,我不太習慣看見自己的臉。
「範言」
「Xfantzw 5」
我的手指輕輕拂過上麵凸起的文字。
我的名字,還有那串為別人準備的悼詞。
眺望遠方,視野被遙遠的風暴眼深深吸引。
觸目所及,那幅震撼人心的景色也許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也隻有寥寥幾人能親眼見證。
一抹黑色從餘光閃過,有道來曆不明的黑影正在後方接近我……
恐懼逐漸爬上了我的背脊,但我的視線無法離開遠方的魔眼。
我逐漸理解一切。
意識模糊於暴風眼之中……
“我”就在這裏。
……
玻璃罩外,湛藍色的星球令人望而生畏。
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萬千米,而光速傳播的距離為30萬千米每秒。也就是說,眼前所見到的地球是1.3秒之前的地球。
麵前一英裏以外的建築是5微秒之前的存在,即使你在我一米之外,我見到的也是3納米秒之前的你。在宇宙的尺度上,我們所見的都是過去。
那樣的話,這過去的景象真是美麗啊。
我有種想打開玻璃大廳的外門在外麵銀白色的沙地上赤腳行走的衝動。
不過,那到底是不可能的,畢竟這裏是月球,外麵可沒有供人呼吸的氧氣。不穿上標準的航天服就暴露在外的話,宇宙有很多種毀滅人類的辦法。
擺放在落地窗前的書刊架上鋪蓋著一層肉眼可見的灰塵,我輕吹出一口氣,塵埃在偌大的室內微微散開。緊接著,我從裏抽出那本最顯眼的刊物。
「Infinity四號設施簡介手冊」
上麵用清晰的中英字體寫著這麼一句話。
已經有多久沒見過這本東西了呢……想不太起來了。
第一次瀏覽手冊的時候,已經離現在有兩年之久了吧。
「人類是勇敢的探索者。Infinity四號設施於2022年3月17號建設完畢,感謝所有對此作出貢獻的先驅者們。
Infinity四號意在建立第一座可供未經訓練健康人類進行生活與研究的月球基地,同時為更遠的將來向太空深處探索鋪下前墊,開發利用月球土壤裏有大量的核原料——氦-3,它是一種核聚變最理想的燃料,用它發電,不會造成環境的汙染……」
熟悉的文字。
那些過往的美好如幻影般浮現於我的腦海中。
那位大小姐現在怎麼樣了呢。
「歡迎來到Infinity四號設施。Infinity四號位於月表“靜海”之內,基地北麵的三座小隕石坑分別為艾德林環形山、柯林斯環形山和阿姆斯特朗環形山。月海(靜海)是人類首次載人登陸的著陸點,同時因其顯著的安全性成為Infinity四號最適宜的建立之處。為了防止外界月塵對基地內的幹擾,Infinity四號全麵采用無塵化處理,同時進行大氣加壓以平衡人體所需氣壓條件。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月球並不具備自己的大氣層,Infinity四號外的氣壓遠小於室內的氣壓,如發現設施有任何破損情況,請立即上報係統……」
我靠近大廳內的玻璃門,在門框的右側,可供管理員緊急開啟的電子鎖讓我覺得有些可笑。
銀白色沙塵在燈光的照耀下如同塵封已久的華麗地毯,在一牆之隔的玻璃之外,那幅景色具有一種怪異的美感。
遠處的阿姆斯特朗環形山顯示著月球表麵曾經的不平靜,我有過很多次想要穿上宇航服出去探索的想法,但隻能說從來都沒成功邁出基地的門口過。
巨大的藍色行星占據了天幕的一半部分,凝視湛藍星球的我總是會莫名心生一股來自基因中的恐懼感。
白色的氣旋漩渦已經不見了,說起來,站在月球上真的能夠看到這麼大的地球嗎。
我回退了一點步伐。
「Infinity四號設施是三層狀的複式建築,簡約可分明為:天文觀測層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生活研究層(Life and research)、地下設施層(underground installation)。也可以以地球上人們所稱的二樓到一樓,一樓到地下的稱呼來分明建築的結構。現在的位置是Infinity四號的主館,也是設施內部唯一具有天文觀測層的區域。上方的二層平台之上,由強化玻璃建成的圓形穹頂外具有可移動的太空材料保護層,能夠在天文觀測區關閉時合理保護Infinity四號和居住者們的安全。與主館交相鏈接的通道能夠分別通向不同的研究分館,主館和每個分館都獨立配置了醫療艙、研究室、種植田、個人寢室及健身室等完備的各項生活與工作區域。主館的地下設施層以防空洞形式建設,若建築物受損,請各館人員到主館二層搭乘電梯前往地下層進行避難。地下層具備著應急設備,同時也是Infinity四號內最重要的區域,若非故障等特殊情況,請勿私乘電梯進入地下層。在Infinity四號中生活,切記保管好自身的通行證,失去通行證將無法以對應權限開關門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