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山河論戰(下)(2 / 3)

此間種種,早已驚動了樊家,令樊家有所警覺,再接徐汝愚所獻之計,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

流寇聯軍先是被徐汝愚帶著在山裏兜圈子,又被青焰軍零敲碎打殺得心驚膽戰,連續作戰之餘又要搶修防禦工事,防止徐汝愚突圍而出,早以身心俱疲。

樊家精兵突然殺到猶如晴天霹靂一般,流寇聯軍立刻在心理上全麵崩潰了。在樊家精兵、山上青焰軍和民寨民軍的三麵夾擊之下,流寇聯軍損失慘重,餘眾紛作鳥獸散。普濟軍精心準備的潛伏兵力就這樣被公良小天所斷送。

下麵再接作者的原創情節。

這個設想借鑒了主席的遊擊戰思維,尤其是刻意模仿了主席和彭總配合呼應,在陝北與剿共軍一戰的戰例,我想明眼人一看便知,還是主動承認抄襲的好。

六、暗日之戰

1、進程簡述:

此戰在許景澄離開宣城,徐汝愚統合襄樊會之後。

雁潭之戰雖然小有所得,但是並沒有改變撫州的整體局勢,青焰軍要出兵撫州,必須先解除北方十二寇盟和清江江匪的威脅,去此心腹大患。

雖然溧水河穀的青焰軍在整編後有七千五百步卒,而且都是精銳強軍,對上十二寇盟萬餘匪寇zhan有質量上的優勢。再加上三千百夷戰士可以駐防河穀,青焰軍可以全力出擊,在戰略態勢上,青焰軍占據了主動出擊的地位。

十二寇盟各山寨在北陵堡防線以北,幾乎呈一條直線橫在麵前。敵人猜測徐汝愚將攻天魁寨,因為在溧水河穀北岸之戰中投降的黑武士營就是天魁寨的,而且天魁寨還是十二寇盟與清江江匪聯係的樞紐。

徐汝愚不攻天魁寨,反而奇襲暗日寨得手。暗日寨在各山寨的中央位置,暗日寨失守,青焰軍將十二寇盟分割為兩大塊,互不相連。

青焰軍出兵六千,迂回到十二寇盟背後,掃蕩暗日以東各家匪寇。若掃蕩完成,暗日以西匪寇將被困死於暗日和清江之間,再無還手之力。

為破此局,十二寇盟匪寇拚死一博,暗日以西匪寇出兵八千,五千匪寇圍攻暗日寨,三千匪寇計劃伏擊宣城方向的援軍。而暗日以東匪寇則以五千人馬則尾隨已經迂回到十二寇盟背後回援的六千青焰軍,計劃在暗日寨的預定穀地以優勢兵力與之決戰。

而駐守在暗日寨的則是徐汝愚本人和八百守軍,這就是匪寇計劃伏擊宣城援軍、決戰迂回的六千青焰軍的原因。

但是青焰軍沒有上當,北方的六千青焰軍佯裝緊急回援,卻在途中反伏擊了尾隨的五千寇軍,殲敵二千人;又殺了一個回馬槍,再殲敵一千餘人,五千寇軍徹底潰散。

宣城守軍則幹脆不援暗日,反襲破天魁寨,從另一個方向殺向暗日。

徐汝愚曆盡危難,死守暗日寨四日,終於等到援軍出現。近萬青焰軍反包圍了攻寨的五千寇軍,寇軍全軍覆沒。

十二寇盟寇軍此役折兵八千餘眾,丟失暗日、天魁兩寨,再也無力與青焰軍抗衡,暗日之役結束。

2、分析點評

略。

3、挑刺

1)戰術依然陳舊

一個高明的戰術,第一次出現是高明,第二次出現是缺乏創意,第三次出現隻能說是惡俗了。盡管有所不同,但是這麼說也還是同一戰術的重複運用。

2)徐汝愚守寨是另一大惡俗

作為一軍統帥,作為一個勢力的領袖。應該做的是在大本營指點江山,在統帥部運籌帷幄。那有一天到晚跑到對敵的前線與敵人生死相搏,一天到晚自入險地的道理?前麵兩次還有點說道,這一次就純屬胡來了。

如果不是徐汝愚守寨,那後麵發生的一切都是胡扯;但是萬一徐汝愚沒守住寨子,那青焰軍不是就要玩完了?

都是黃易大師帶的壞頭,老是把領袖、統帥YY成武功高手,所以搞出來都是最高統帥們出去執行任務,把領地軍隊全給仍到一邊不管。要知道隻有大本營和統帥部才是情報和信息的中心點,離開了中心,連情報都收不到,怎麼進行決策?要知道,黃大師寫的那是武俠核心的小說,寫政治軍事的小說跟著學不是瞎搞嗎?

像前麵東海戰役中,公良友琴自己入雍揚城刺殺徐汝愚也是一例,雍揚世家幹脆集結高手把公良友琴幹掉拉倒,還和他談判個什麼勁?

3)戰略意圖和戰略構思有些看不明白

青焰軍突破暗日寨後做了什麼?六千大軍深入敵後。深入敵後幹什麼去了?掃蕩暗日以東各家匪寇。既然是掃蕩,那麼從敵後掃蕩和從正麵掃蕩有什麼區別嗎?作者能不能給個好一點的解釋。

按作者的描寫,十二家山寨一字排開,並無縱深或者後方可言,各家山寨均有物質儲備(作者寫的補給可以支撐到來年),有守寨的戰士。

假設賊寇不管不顧,憑寨堅守,根本不考慮反攻暗日回怎麼樣?六千大軍要掃蕩五千匪寇(不考慮暗日寨另一側的八九千匪寇)盤踞把守的險要山寨,逐一山寨攻伐,還要防範臨近山寨的援軍和偷襲,就算是青焰軍占據暗日寨,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補給又如何?能夠輕鬆速勝嗎?

更何況,匪寇軍在青焰軍掃蕩山寨時,不與青焰軍正麵對抗,而是擾其糧道如何?六千青焰軍的補給線全在原敵方控製區內,青焰軍要用多少戰力才能保證其補給線的安全?這樣算來,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從正麵進攻。

其實這裏我覺得作者的設定本身就存在問題。山寨賊寇也一樣是人,他們也有老婆孩子,山寨裏也有老弱婦孺。山寨與民寨僅僅隻是生存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罷了,民寨依靠自己的勞動求得生存,山寨依賴搶掠他人的勞動成果求得生存。要維持一個山寨的生存,要不就是臨近交通要道,搶劫過往商客,要不就是由周邊的一批民寨供養起來。

像作者所寫那樣的地理環境,交通要道自北向南(宣稱至新安再曆陽),民寨集中於西北方向的清江邑一帶,而十二家山寨卻自東向西連成一線,怎麼看怎麼覺得莫名其妙。

而且如果按作者的設定來分析,青焰軍所襲破的暗日寨中全是戰士,沒有婦孺也是一大敗筆。

4、總評:惡俗之戰——30分

5、我的修改意見

此戰完全沒有必要以徐汝愚為主角描寫戰鬥過程,寫一寫徐汝愚在統帥部怎麼進行戰略部署,下達指揮命令,看著青焰軍清剿十二寇盟就夠了。

更改作者的設定,十二寇盟散布於北陵堡以北的廣大地區,在青焰軍實力暴漲,足以向十二寇盟發動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十二寇盟決定仿照襄樊會的防禦模式,在北陵堡以北選擇了數個戰略要點(6、7個足矣),利用原有的山寨或民寨設施,進行完善加固,駐紮重兵(70%的兵力)組成南方防線,防止青焰軍突入十二寇盟控製區,並對各山寨予以各個擊破。

由於整條防線地勢險要,敵人眾多,又實現了統一指揮,相互呼應。青焰軍強行突破防線難度很大,且損失慘重。

因此徐汝愚製定了如下戰略計劃,首先繞開敵人重點防守的防線,從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動攻擊。青焰軍四千精銳輕裝簡從,翻越烏倫河源頭的崇山峻嶺,繞過敵人防線的最東頭,突入敵方縱深地帶。

青焰軍的四千精銳自東向西,突襲十二寇盟各賊寇的兵力空虛的本寨,並采用以戰養戰的方式解決後勤補給問題。

青焰軍的縱深突擊引起前線防守的各路賊寇的激烈爭吵,本寨被襲或受到威脅的賊寇要趕回去守家,暫時沒有受到威脅的賊寇則強調防線的重要性。一番爭吵無果後,幾路性急的賊寇不聽調遣,擅自回軍,完整的防線出現漏洞。

青焰軍主力等待的就是這個時刻,發動了全麵攻勢,十二寇盟防線被打成了篩子,賊寇聯盟土崩瓦解,各路賊寇紛紛奪路而逃,再無戰心。

青焰軍抓住戰機,大軍分進合擊,縱橫穿插,再加上迂回在縱深的四千精兵的圍追堵截,擊潰、殲滅、俘獲賊寇無數,防線上近萬賊兵隻逃走了兩千殘兵敗將。十二寇盟實力大損,腹地全開,隻等青焰軍逐一清剿拔除。

多路賊寇見大勢已去,舉寨投降,少數負愚頑抗者的末日也指日可待了。青焰軍徹底解除了十二寇盟的威脅,穩定了後方。

清江水匪實力不濟,怎麼寫也不難達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

下麵再接作者的原創情節。

七、撫州會戰

1、進程簡述:

公良友琴的普濟海匪一直被越郡樊家壓製於溫嶺地帶,一直計劃著向外擴張,東海之戰就是一次幾乎成功的策劃,現在公良友琴的主要擴張目標放在了越郡撫州一帶撫州、崇義、清江三府。除了地域之外,三府近五萬山寨流寇,近五十萬民寨流民更是公良友琴誌在必得的目標。

普濟海匪的七萬兵力集中在兩城三地戰場上,金華城外三萬五千,麵對樊家二萬五千守城兵力;樂清城外二萬五千,圍困著樂清城中樊家一萬五千守軍;加上撫州戰場一萬,監控著撫州方向的青焰軍,掩護著樂清圍城大軍的側翼。樊家另有三萬大軍守在大本營餘杭,提防著普濟海匪縱橫海上的水營。

徐汝愚青焰軍的發展方向也是三府,終將與公良友琴來一番對決。更重要的是,壓製了普濟海匪的發展,也就是破壞南平複辟舊朝的計劃,延緩天下大亂的來臨。

徐汝愚定計先示敵以弱,遲遲不徹底消滅十二流寇殘餘和清江江匪,造成青焰軍兵力被大量牽製著的假象;另一方麵,聯合民寨民軍,積極打擊清剿三府境內山寨勢力;最後,派出兵力打通撫州至溧水河穀通道,令各民寨流民向通道靠攏,作出將三府流民盡遷入溧水河穀的姿態。

三府境內山寨勢力大量消亡,使公良友琴計劃中的五萬兵源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若數十萬流民被遷走,公良友琴即使得到三府的土地也將一無所獲。

徐汝愚的計謀已經把公良友琴逼到了不得不應戰的地步,而此前徐汝愚作出的種種表象也令公良友琴錯估了徐汝愚的真實實力——遷民本身也是退讓示弱的計謀。公良友琴被迫從金華、樂清各抽掉一部兵力,組成大軍進入撫州,不惜與青焰軍一戰,也要截斷流民遷徙之路,將數十萬流民留在自己的治下。此時普濟海匪的兵力分布是金華城外兩萬,樂清城外一萬五千,公良友琴自統大軍三萬五千,另外還裹脅了八千流寇隨軍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