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做了下來說道:”往事隻會讓你太過傷心,不提也罷。“
可是謝玉華怎麼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便說道:’叔父可曾和王羲之一起遊曆山川,他是不是寫下了什麼傳世字跡。”
謝安看侄女如此對王羲之感興趣便說起了當初的事情,那是謝安少年的時候,有一次拜訪當時的名士王濛,在與王濛清談,幾rì後離開,王濛的兒子王修見謝安與自己父親聊得這麼投機,便問是什麼人,當時的王濛誇讚說:“這位客人勤勉不倦,rì後定將咄咄逼人。“當時的宰相王導也很器重謝安,青少年時代的謝安就已在上層社會中享有較高的聲譽。然而謝安並不想憑借出身、名望去獵取高官厚祿。不願意當官的他沒事就會到會稽的東山與王羲之等名仕之人頻繁交遊門便捕魚打獵,回屋就吟詩作文。還記得曾到臨安山,坐在石洞裏,麵對深穀,悠然歎道:“此般情致與伯夷有何區別!”又曾與孫綽等人泛舟大海,風起浪湧,眾人十分驚恐,謝安卻吟嘯自若。船夫因為謝安高興,照舊駕船漫遊。風浪轉大,謝安慢慢說:“如此大風我們將如何返回呢?”船夫聽從吩咐立即駕船返航。眾人無不欽佩謝安寬宏鎮定的氣度。謝安雖然縱情於山水,但每次遊賞,總是攜帶歌女同行。
至於王羲之嗎,謝安也是很敬仰的說他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晉帝當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裏麵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歎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謝安還為謝玉華講了王羲之東床快婿的典故,慶幸的是正如玉華所說,與王羲之,孫綽等人相聚蘭亭,寫下了一篇序文,引得在場人個個稱讚。
玉華一聽這才明白這麼多曆史上的事情,聽古人講古人,也算是可遇不可求的啦,這比曆史課本上講解的生動多了,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古人的那份安逸和瀟灑,同時讓自己也知道了很多,何樂而不為呢。
此時的謝玉華心裏想著,這大世族家人際關係想必是很複雜的,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係的,這倒讓她想起來一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家族也有沒落的時候,感慨世事變遷,始料未及啊!多多少少給人淒涼啊。
謝安見謝道韞在沉思什麼便問道:”薑兒,你在想什麼,叔父剛才說的你可聽了。“
謝玉華抬起頭笑著說道:”侄女聽著呢,叔父盡管講便是。“
謝安見她還意猶未盡,好像很想知道一樣,頓時自己也無了睡意,jīng神好著呢,便娓娓道來的講起來謝道韞的父親,曾經的安西將軍謝奕,還引用了兩個小故事:麵壁罵人,老翁可念。玉華一聽不知道又是什麼典故,想著一定很不錯,就當故事聽了,瞪著大眼看著謝安講。
望著皎潔的月光,此刻的夜靜悄悄的,隻聽得到風的呼嘯,謝安看著深邃的夜空,講起了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