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盲盒(1 / 2)

曆時一年多,墓穴和棺槨的清理工作早已完成,可惜慶朝時並不時興墓誌銘,隻從一些隨葬器物上的簡短墓誌推斷出墓主名為“魚”,是助慶初皇帝一統天下的近臣,但史書上並無與此人相關的任何記載,也沒有發現與機關寶盒配套的外部零件。最終專家統一了意見,認為古人在機關盒外再單獨製作一個開啟部件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現在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從青銅盒本身尋找開啟機關。

王鎮瑜這邊,也終於將青銅盒上的鏽跡、漆木、絲帛等異物殘渣清除幹淨,再次檢查的結果確認,幾千年不見天日的青銅盒,沒有任何擠壓變形或殘破,就連細小的龍牙也完好無損——在此期間,他還和同事們嚐試複製過青銅盒,以摸索機關可能存在的位置,這讓他心裏有了底氣,隻要機關未受損,那取出盒內文物的機率很大。

今天,王鎮瑜坐在桌前,看著青銅盒,心怦怦直跳——“開盲盒”的時刻終於到了。

這件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珍貴文物,顯然沒有提供產品說明書,但古人設計的機關盒,通常都是依照公輸班的榫卯結構原理,想要開啟不外乎抽根法、錯開法和旋轉法。

王鎮瑜和同事此前對青銅盒進行複製仿造的過程中,經過多次嚐試,發現將機關隱藏在突出的龍眼和龍角部位是最合理和行得通的方法,隻要龍眼、龍角分別與龍牙和龍舌進行整體鑄造,就完全不用再去找地方放置額外的連接杆,通過按壓龍眼和撥動龍角,就可以使各自連接的龍牙和龍舌鬆動退出孔槽——這極有可能是為什麼X光透射中空的龍身和龍足裏沒有任何機關的原因,當然,不排除古人采用了連接杆,它們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鏽化消失了。

王鎮瑜戴好手套,拿著攝子,深吸一口氣,決定先對盒蓋左側小龍的眼睛下手——他一直覺得這雙鼓起的龍眼有些怪異,已經出土的同時期的其它龍形青銅文物,從沒有把雙目做得如此外突的。

他用攝子對兩隻鼓出眼框外的龍眼分別嚐試了按壓、旋轉、拉動,龍口卻沒有任何反應,仍然緊閉。

“看來這還真是製造者的個人審美了,”王鎮瑜心裏吐槽了青銅盒的製造者,“那秘密就一定藏在那對看起來中規中矩符合他們時代主流設計風格的龍角上了。”

他用攝子夾住右邊龍角,輕輕左推,無效,換成往右,往前,往後方向用力,也是徒勞,向上提起,也沒用,但在向下按壓的時候,龍角往下陷了一點,因為力量不大,它又恢複了原狀。

王鎮瑜連忙用一根手指輕輕抬住龍下頜,避免文物因為機關突然開啟後內部的連接部件受力損壞,另一隻手加大了一點力量往下按住龍角,龍角果然輕微下陷,確定這不是自己的錯覺後,他一陣激動,凝視屏氣,繼續加力,龍角下陷更深,仿佛聽到一聲若有若無的“哢噠”,他鬆開手,觀察龍口的變化。

龍口雖然仍是閉合狀,但通過側麵空隙,可以看到上排牙槽孔洞兩側的龍牙分別左右橫移了些許距離,鬆開了那四根插入孔洞中的龍牙,除此之外,再無其它變化,看來龍舌另有機關——左邊的龍角。

王鎮瑜按下左邊的龍角——四根龍牙回縮到和下排龍牙齊平的同時,龍舌也回縮了一段距離,從下唇的橫槽中退出,龍口下頜斜下搭在王鎮瑜手指上,緊閉了幾千年的龍口張開了……

當四條小龍鬆開圓環,盒蓋被提起後,王鎮瑜看見盒內靜靜的躺著一枚圓形的青銅鏡!

青銅鏡四周有繁複的花紋,鏡麵有些鏽漬,照出的人像模糊不清,最底部的花紋邊緣穿有一小孔,掛著一枚青銅鈴鐺,但盒底的織物早已腐朽,絲帛殘渣和鏽跡凝結成一大片黑色的固漬,將青銅鏡與盒底連在一起,這讓王鎮瑜不敢輕易挪動將它取出——隻能再花費些時間,重複一次清理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