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熟茶的誕生
普洱茶經過生在雲南,喝在香港,揚名海外的曆程後,再回到雲南,已然成為茶界明星。
普洱茶,特別是熟茶,關於它的今昔,有很多說法,這對於普洱茶的發展,是個好事情。大家都來談論普洱茶熟茶,是對熟茶的喜愛,一方麵也利於熟茶認知度的提高。
然而,普洱茶的熟茶,不是憑空出現的,紅湯普洱茶是普洱茶熟茶的前身。
普洱茶熟茶的誕生有一個過程:從明清時期的紅湯生普,到香港人濕倉存放導致的發酵,再到香港商人發明的人為發水做舊的普洱茶,再到20世紀50年代廣東人因外貿出口和香港人的飲茶需求而學習並研製開發的人工渥堆發酵技術,該技術引進雲南後,當地根據環境和氣候,結合本地發酵技術,再研發而成為具有地理標誌的茶葉品種,整個過程經曆了上百年。
普洱茶熟茶這個詞語,以前是沒有的,已經停止使用的2003年的DB53\/T103-2003雲南省地方標準裏,是沒有生茶和熟茶的概念的,之前隻有普洱茶這一個單獨名詞。普洱茶的生茶,當時是列入綠茶類別裏的,是為滇綠茶。
普洱茶熟茶直到2006年才開始在雲南省地方標準裏正式出現。
2006年7月1日發布,2006年10月1日執行的DB53\/103-2006普洱茶雲南省地方標準裏,對
普洱茶的定義作了一些強製性規定,就普洱茶的定義有了具體的說明:
1.普洱茶是雲南特有的地理標誌產品;
2.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熟茶、普洱茶生茶;
3.對普洱茶熟茶和生茶的感官審評做了明確的規定;
4.對普洱茶熟茶和生茶的類型和等級劃分也進行了規定;
5.對於普洱茶的生產加工、運輸、倉儲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和新的規定,具體到了普洱茶的生茶以及熟茶。
所以,直到2006年,普洱茶才正式分為生茶和熟茶,普洱茶熟茶這個名詞,就正式出現了。
2006年的標準還給普洱茶進行了清晰的定義,必須要達到下列四個標準:
1.用大葉種,用曬青工藝殺青的毛茶做原料;
2.在雲南地區生產加工;
3.緊壓工藝,製成餅、沱等形狀;
4.茶葉具有後發酵性。
普洱茶發展到這個時期,就形成了它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就不是人們所理解的簡單的加工工藝了,還賦予了普洱茶地區屬性和地理標識,規定中國其他地區不再生產普洱茶,並且,對於茶葉的後發酵,也有了硬性的規定。
自此,普洱茶回歸雲南。這裏為何說回歸雲南,後麵的章節會詳細講述。
坊間流傳,要將普洱茶獨立出來,作為中國的第七大茶類。這種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因為茶葉類別是按照加工工藝來區分的,具有地理標識。
認真看看文
件裏的一些說明就非常清楚了,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整理總結了下列幾點:
1.普洱茶是雲南特有的地理標誌產品,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工藝的毛茶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藝生產出來的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
2.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大類型。
3.關於普洱茶生茶,做了以下明確規定和說明。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過殺青、揉撚、日光幹燥,最後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緊壓茶。
其品質特征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這裏特別說明的就是,生茶的口感,用的詞語是濃厚回甘,這就和熟茶區別開來了,也就是口感具有刺激性,並且還濃烈,茶湯飽滿還豐厚,從而導致回甘綿長持久,這些形容詞將普洱茶生茶的感覺說得非常清楚。
4.關於普洱茶熟茶,也做了下列規定和說明:
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經後發酵(快速後發酵或緩慢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其品質特征為:外形色澤紅褐,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
這裏就非常明確地規定了生茶和熟茶的區別,從生
產工藝、外形、顏色等多個方麵進行了區分。尤其是口感上,熟茶是醇厚,而不是生茶的濃厚,這是熟茶因為發酵而生成的醇和,茶葉浸出物還能因為發酵而形成膠原感。
5.關於普洱茶的類型與等級劃分,也做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
1)普洱茶按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征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種類型。
按照外觀形態分普洱茶散茶和普洱茶緊壓茶。
從上麵這個分類說明可以看到,普洱茶是存在散茶的,不是隻有緊壓這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