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毫不誇張地說,本書探討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現代社會對於科學的認識。現代社會的公民充分享受著科學帶來的日常舒適,但其中卻有很多人輕信貶低科學的言論,這些言論斥責科學僵化教條、拒絕創新。更有甚者,沉迷於中世紀的封建迷信、荒誕的啟示,甚至新紀元運動#pageNote#0的精神靈性。的確,科學令人著迷,但它同樣使人畏懼、遭人懷疑。因為人們懷疑,隻要時機來臨,科學就會匆忙提出最為瘋狂的假說,全然不顧危險的後果。

同樣地,科學家們也並非總冠有好名聲。有些人認為,他們是一群不成熟的孩子,隻顧自娛自樂,浪費公共資金,做一些無果的計算和危險的實驗。另一些人認為,他們為形形色色的遊說集團服務,甚至可能牽涉政府和機密部門策劃的陰謀之中。

如何捍衛科學和科學工作者的名譽呢?要知道,隻憑一些理性的論證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們決定為一些古怪離奇的科學發現頒發“搞笑諾貝爾獎”。這一獎項是對諾貝爾獎的滑稽模仿,也是一種反諾貝爾獎的形式。25年以來,一個別出心裁的機構《不可思議研究年鑒》(Annales de l''''improbable recherche,也稱《科學幽默雜誌》)每年都會頒發10個獎項。其目的在於,讓人“初看捧腹,過後引人

深思”。獲獎的發現,涉獵領域廣泛,有些甚至完全出人意料,無所不有,無奇不有。例如騙人的小伎倆、不合常規的新發現、實實在在的小貢獻、重大的科學進步,甚至是完全驚世駭俗的新奇成果。這些獎項也正是本書的靈感來源。我們將用它們來說明研究者們的希望、焦慮和幻想,展現他們的研究方法、個性特點,以及環境、流行現象和公眾在其中的作用。

創立搞笑諾貝爾獎的想法源自傑出的幽默大師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他是《不可思議研究年鑒》的創始人,書迷稱其為AIR。我們應該讚許他所開創的反常又新潮的視角:通過將問題降低到鬧劇的程度來吸引公眾,從而讓科研和研究人員們變得“更接地氣”。

正是靠著花式“嘲諷”科學所獲得的快樂,亞伯拉罕斯獲得了出色的傳媒效果。頒獎儀式在每年10月舉辦的大型科學笑話集錦—搞笑諾貝爾獎盛典上舉行,地點為馬薩諸塞州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Sanders eater)。獲獎者們自費來到哈佛領獎,有人甚至不遠萬裏,就為了能在脖子上掛上他們的獎品—一枚大大的混凝土紀念獎章。在頒獎盛典上,他們每人僅有30秒介紹自己的成果,1秒都不能多。他們公開嘲諷自己和自己的研究,往往讓觀眾們爆發出大笑。

然而觀眾們則十分挑剔,他們由哈佛大學學生、研究員、科學或非科學記者、演藝界明星,以及各種各樣傑出或者奇怪的名人組成。

如果說這場頒獎禮和什麼表演相似,那或許是巨蟒劇團之飛翔的馬戲團(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事實上,這一舞台秀的主創之一、幽默大師特瑞·瓊斯(Terry Jones)也是搞笑諾貝爾獎的粉絲,他說:“太好笑了,這種看待科學家的方式亙古未有。”馬克·亞伯拉罕身穿優雅的燕尾服、頭戴大禮帽,用《大青蛙布偶秀》(The Muppet Show)主角青蛙柯密特的風格主持盛典。亞伯拉罕斯每年都會在台本中設計一些迷你歌劇和芭蕾舞劇。聲名顯赫的講演人用24-7的方式來介紹他們的研究領域,即用24秒做“詳盡的技術介紹”,隨後用7個詞“通俗易懂地概括”!這第二部分有時恰當得驚人,如“曆史是對逝者的研究”。講演通過電視直播傳播到世界各地,觀眾激動萬分,尤其當獲獎者中有他們的同胞時,媒體更是不吝讚美之詞。所有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均可驕傲地將這一獎項列入其獲得的榮譽之中。

亞伯拉罕會邀請百餘位誌願者參與活動,其中不乏知名的科研人員,甚至包括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而且,總是由這些

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擔任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嘉賓。即使激動的觀眾向他們投擲紙飛機,他們依舊搞怪又高興地為獲獎者頒獎。他們喬裝打扮後,在知名女歌唱家旁唱歌跳舞,根據每年的主題,扮演成原子、電子、微生物、社區裏的孩子,甚至魚販子等不同角色。他們也願意擔當搖獎的最大彩頭,獲獎者“可與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單獨會麵”。

為什麼這些科學巨匠僅僅是出席了晚會,就能夠為《不可思議研究年鑒》,尤其是頒獎盛典提供擔保呢?他們說,因為這些搞笑、具有冒犯性的盛典可以喚醒人們對研究的興趣,因為科學需要被推上舞台,需要向年輕人展示,科學研究者並非苦工的同義詞,它也可以帶來出乎意料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