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怎麼樣?蕭天宇。”
梁茹看了一眼爸爸,問道,“爸爸是從哪裏得到啟發想到這個名字?”
“有一首古詩,你小時候應該學過。我讀給你們聽聽。”
梁啟明喝了口茶水,潤了潤喉嚨。很認真地讀了一首古詩。
“西江夜行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裏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
梁啟明讀完,向梁茹笑了一下,他說,這是張九齡的一首詩,我很喜歡。‘天宇’二字就取自詩中,你們覺得怎麼樣?
蕭景文點點頭,說道:“‘天宇’這兩個字寓意也挺好,蕭天宇也很順口好讀。爸爸想的這個名字很好!”
梁茹也附和道:“‘蕭天宇’那我們寶寶以後有名字了,就叫蕭天宇,小名叫天宇。”
梁啟明很欣慰,女婿和女兒能采納他取的名字,是對他的一種尊重,他當然不會相信女婿和女兒連個名字都起不好。
梁茹理解父親,父親會喜歡張九齡的這首詩。這是父親的情懷,思鄉的情懷。等天宇稍微大一點,他們是該回故土看看了,去看看外公,還有媽媽…
自此以後,小天宇有了名字。
小孩子的成長像莊稼地的稻田,一天一個樣,從蹣跚學步到咿呀學語,現在已經能清楚得叫爸爸媽媽了。
小天宇疊字說得很好,爸爸,媽媽,哥哥,姐姐…
可無論梁啟明怎麼教,就是不會喊外公,每天跟在他身後,公公,公公的叫他,梁啟明快愁死了。小天宇剛過了一周歲生日,收到了很多禮物,都是玩具,爸爸還送了雙份。小天宇可不想玩那麼多的玩具,站在玩具堆裏用腳都踩爛了好幾個,他每天就想跟著公公,公公去哪兒,他跟哪兒。不知道為什麼,在家裏公公就很可愛,去外麵他喊公公,公公會不高興。還教他說一個他說不來的話。
日子就這樣過著,轉眼小天宇三歲了。他現在不喊外公‘公公’了,而是雙語切換自如。還掌握了一些法文,意文的單詞?梁茹想在他上幼兒園之前回一趟華國。她當年離開得匆忙,京市還有她一所小房子,也無人打理,這麼多年不知道怎麼樣了。雖然不值什麼錢,可那是她掙的第一筆工資買下的,當時還是貸款,後來她托人辦理了一次性還款,那所房子她沒舍得賣掉一直還放在哪裏?她想去看看。
這次回去,除了祭奠外公。爸爸說他想把媽媽的墓地和外公挪到一個墓園。而且要在媽媽旁邊給他自己買一個空地,等他百年以後,他要陪在媽媽的身邊。
這次回去辦的事挺多。應該要費一些時日,所以等辦完所有事回來,再讓蕭天宇上幼稚園吧!
要出遠門,蕭景文準備了兩大行李箱東西。旅途很長,倒了兩趟飛機才到達了目的地,已經是兩天後了。他們在酒店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去給外公掃了墓,外公所在的這個林園位置很好,依山傍水。梁茹當時因為唯一的依靠突然離世,每天茫然無措,買墓地這些事都是楊叔叔幫忙辦的。當時花了多少錢,她都不知道,後來她掙錢了,想要還錢,楊叔叔說有人替她還了,讓她不要多想,好好生活就好。
還以為墓地會緊缺,沒想到外公旁邊都沒有人。不過這是個小縣城,墓地位置不是很緊缺,因為縣城裏的市民大部分都是周邊村子裏的。他們在去世以後,兒女們基本會把他埋葬在村子的山坡上,一是不用花錢買墓地,二也是落葉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