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後勤(2 / 2)

“因此為了防範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參謀部建議,授權給在鬱林州的個連一定的現銀,采用各連排指揮官以及定期輪換戰士相互監督的做法進行小範圍的實驗,在實際操作中獲取經驗和完善監管製……”

“一個地方不夠!!”正當軍官們又準備進行交流之時,鄧時鋒的聲音讓大家都閉上了嘴,隻見鄧時鋒用鉛筆敲打著自己的筆記本,既像是提醒,也像是補充,但更像是鼓勵的說道。

“既然是從實際操作中實驗,那麼實驗的特點就是要有各種充分的數據和依據來最終定結論,我建議再納入來賓、碧灘堡以及慶遠府選一個最遠的駐軍地同時進行這樣的實驗!”

見鄧時鋒開口說了話,其他人也沒再有什麼意見,幾位高級軍官紛紛將鄧時鋒的這個安排給記在筆記本上,準備會後便落實到位。

“對彈藥補給上,我們見習參謀處這次也出現了錯誤,為此我代表參謀處的全體人員向大家致歉。”

“從各作戰連隊彈藥消耗量和作戰規模上我們參謀處經過分析,發現給戰士們每人配發兩發備彈過於沉重,實際戰鬥中,戰士們往往數天的戰鬥都消耗不到五十發彈藥;即便是最多的連隊,也僅僅是平均消耗一二十發;而且,步兵槍彈消耗量和炮彈的消耗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比例關係,如果作戰部隊使用炮兵作戰的話,炮彈的消耗量一增加而彈的消耗量就會成比下降……這應該得益於炮兵能直接打掉對方士氣造成隊伍崩潰有著莫大的關係……”

哄的一下,會議室裏難得的出現了一片歡笑聲,特別是炮兵營長黃仕誠,更是臉上有光的微笑不已。在坐的基本上都是從士兵一級慢慢成長起來的中高級指揮官,經曆過大小多次戰鬥的他們對炮兵在作戰中能起到怎樣的作用自然很清楚,就像見習參謀所說的那樣,大炮一響,對麵不管是守軍還是攻擊的隊伍都很難承受這樣大的心理壓力而崩潰,因此在實際作戰中,這些指揮官們也會視不同的對手選擇是否讓炮兵出戰。

“因此從彈藥和糧食兩個最大的補給物資需求進行綜合考慮,在糧食消耗能就地解決一部分,作戰強為中級消耗量,再結合南方的江河水網的特點,還有我們水營所裝備的船舶數量、噸位,可以確定,就目前的補給運輸能力,可以保證一個加強營上千人沿河流的對外作戰消耗,如果按照目前船廠的生產速,以及水營新兵的訓練狀況,到明年年中,能做到保證兩個加強營的跨省作戰需求!”

和剛才大家的細語交流不同,這一次底下的軍官都沒說話,生怕會漏掉每一個關鍵的字眼;跨省作戰!這個詞對於所有指揮人員來說都是為敏感的,這意味著自己將走出廣西的山窩,到更廣闊的天下去四處征戰。

講台上的見習參謀拉開牆壁上的全國地圖,這份地圖不用說也是從後世的地圖中放大繪製的,雖然現在明朝官道還不是很詳盡,但水網河流分布卻已經是標注的很明確很清晰了,而且這些河流能否通船、能通行多大噸位的船隻,也通過情報部門的長期實地收集數據得到了較為詳盡的資料,大家完全可以通過那一條條藍色的河道估算出自己能打到哪……

理論上,隻要兵力足夠、補給能夠保證的話,即便不用走海,通過南方密集的水網交通可到達長江,再通過世界上長最長的京杭大運河能夠直接到達北京!!

當然,這走內河航運比起海的危險性大上不少,且不說各條河流上所設置的水驛關卡要一個個的給敲掉,還有晚上船隊的守備安全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一上很多河流寬不大,襲擊者完全可以通過潛水的方式一個密便突破船隊的江麵防守視野直接進入到船隊內部圈,這樣一來給船隊的安全帶來大的隱患和麻煩。

不過如果真要打的話這些困難也可以通過加強守衛來解決,就看總指揮想不想打的問題,為此,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鄧時鋒,希望從他這裏,找到些關於明年作戰的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