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場邊的銀杏黃了又綠,晚風歷歷有聲,徐徐拂落了幾個春秋。
林餘在徐紹尋身邊,走過了他的大學生涯。
大四的時候,徐紹尋問他:“林餘,你要不要跟我創業?”
林餘隻愣了一秒,就點點頭,說好。
徐紹尋:“……我還沒說我要做什麽呢。”
林餘就說你說,聽完了,和剛才一樣點頭,說好。
他答應得太快太平淡,徐紹尋反而不安穩:“你要不要再想想吧?以你的水平,肯定能拿到BAT的好offer,不愁薪資待遇。”
林餘搖搖頭,說:“徐紹尋,你知道我的。”
於是就這樣定了。
這座城市又幹又多塵,物價高昂、交通擁堵,如果不是因為徐紹尋,林餘在大學畢業就該離開這裏。
林餘從小就有一個心願,他想離開家鄉,遠離大都市,在一座溫暖濕潤的小城定居。那裏沒有人認識他,他可以默默無聞的過完這一輩子。
但是在做出留在北京的決定時,林餘並沒有什麽與經年累月的人生規劃相背而行的猶豫迷茫。
好像在遇到徐紹尋那刻起,林餘就知道他的人生會走向另一個方向。
而那些錯過的東西,林餘通通不遺憾。
*
即使有過心理準備,剛開始創業那一年還是堪稱折磨。
林餘隻需要負責技術,團隊組織市場調研等等任務都落在徐紹尋和其他人身上。饒是徐紹尋這麽精力充沛的人,也熬得想吐。
快畢業的時候有一個研發人員臨時選擇接受其他offer,團隊進度被拖慢,沒能按期找到投資人。徐紹尋大學時賣程序做外包零零碎碎賺的積蓄通通用來發工資了,畢業之後和林餘一起搬進了地下室,巴掌大的地方,睡上下鋪。
人走了,留下來的工作卻必須要分擔。徐紹尋一人擔了快一半,一睜眼就在趕進度,夢裏都在寫代碼,一周睡不到三十小時。
地下室連明暗變化都沒有,徐紹尋和林餘一起擠在小桌子上沒日沒夜地幹活,過了飯點幾個小時才察覺到餓。徐紹尋想找點餅幹之類的東西墊墊,沒找到,林餘倒是翻出了蒸煮鍋,但沒食材。
林餘說你當初還是為了加餐才買的鍋,徐紹尋唯有苦笑。最後還是點了外賣,有點貴,兩個人分著吃了。
之後林餘定了鬧鍾,到了飯點,不管多忙都會去簡單弄點東西吃,沒讓徐紹尋再餓過肚子。徐紹尋吃他煮的清湯寡水的掛麵,說完蛋了,我以後一聽你的鬧鍾就分泌唾液怎麽辦,又說幸好有你,不然我得把日子過成什麽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