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於原生家庭(1 / 1)

可以說,其實我是在我媽媽的控製下長大的一個孩子。

簡單的舉個例子來說,高中的時候回家,有個星期鼻子癢癢的老是流鼻涕,多用了那麼十幾張紙,扔在了垃圾桶。

等到我第二個星期再回來的時候,我媽就開始對我破口大罵,她說生病了就去吃藥啊,用這麼多紙幹什麼。

她也不允許我把多餘的紙帶到學校去,她認為我一個星期帶一包紙去學校,簡直就是吃紙的行為。是不可饒恕的。

每次和她吵架總是要拿這種事情說,說我在學校用一個星期的紙,夠我們全家在家裏用一個月的紙了。

那時的我,總感覺很窒息,隻要在家就被處處監視著的感覺。

我不明白,明明在網上兩三塊錢就能買到的一包紙,我用一個星期,她還要這樣子數落我。

我說這件事情,並不是想得到你們的同情或者什麼。我隻是想讓你們通過這件小事以此來看看我媽媽的性格。

可以說我媽媽是一個生活極度節儉的人,她對待她的子女也充滿了控製欲。

高中的時候我一直都非常非常努力的讀書,因為我的家庭很普通,身上也沒有一技之長,我不知道我的未來何去何從,但是他們說大學是改變人生的唯一一次機會,我想通過讀書來逃脫我的家庭。

等到我真的上了大學,好像真的自由了。和家裏的聯係並不多,我媽媽甚至一個學期都不會打來一個電話。

也許,他們並不知道該和我聊點什麼好吧。

可是等我一學期結束回到家,當天晚上我媽就會問我,“第二天要不要帶著我去找找工作。”

我並不反感工作,說真的,在家久了反正也是遭人嫌,出去打工還能給自己賺點錢,下個學期就不用再向父母伸手了。

我隻是有點惱怒,生氣她見不得我在家閑著一天。

此後的寒暑假,我便自覺的,第一天回家,第二天便去上班了,一直上到開學前一天。

等到我大二寒假再回到家的時候,也就是現在2022年12月17日。因為疫情的影響,放假回來後我便一直待在家裏的。

但是我突然發現,我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早起了。我們家都是有規定的,基本上無論春夏秋冬7:30之前,大家肯定都起床了,而我每次睡在自己的房間裏,早上隻要聽到外麵的有腳步聲,我就瞬間驚醒開始穿衣服。如果晚了那麼十幾分鍾,就會被我媽拿來說事情。說我這麼懶,大家都起了,我還隻知道睡懶覺。

以前隻要我一在家,所有的家務活就都是我的。但是現在我發現這些家務活不幹,我也不會被罵了。

我深深的沉浸在媽媽的溫柔鄉中無法自拔,直到有一天和她大吵了一架。

我才清楚的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假象,媽媽還是和原來一樣的固執。

那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我渴望能有自己的一個小房子,讓自己躲起來。

猛然間我才發現,此前因為媽媽對我的溫柔,我甚至存在了大專畢業之後隨便找個工作,隨便找個人,就這樣嫁了,安穩一生的想法。

我以前最不想要的生活,在這種溫柔鄉之中竟成為了我潛意識想過的生活。這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想法。

在上初中的時候,媽媽因為生了弟弟可能得了產後抑鬱症,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理解,我隻記得她對我實行了長達兩年的冷暴力。

隻要我一回到家中,她就開始讓我幹各種各樣的雜活,可是不管做什麼,我無論怎麼做,她都會罵罵咧咧的說我幹不好,這麼沒用。

那時的我,隻要一回到家,就會被我媽媽說哭,那段時間我最不想要回到的就是這個家裏麵。

所以你們看到這裏會不會覺得我的原生家庭不是那麼的幸福。

但是反過來說,媽媽真的變溫柔的時候,我又想到她以前的這種嚴厲,能夠使我的神經全部緊張起來,從而去盡力的充實我的生活。

所以說原生家庭其實從來不是一個痛,可能當時你覺得那是一個不可愈合的傷口,當它真正改變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那些傷口,好像也變成了你成長的經曆。

你甚至希望有那些傷口的存在。他們能夠督促你的成長,使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覺得對於中國家庭裏的孩子來說起碼有半數的孩子覺得原生家庭不好吧。

但是在這裏我想說的是,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也許到現在我們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環境。

你可以想想,有時候你連你自己都無法改變,你又怎麼去改變你父母呢?

不管原生家庭的好與壞,這都是既定的事實,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對他的看法。

生活從來不是糟糕的,糟糕的是我們對生活做出的選擇。

相信吧,父母不管再怎麼的不好,他們也已經在他們的能力基礎上,給了你,他們覺得最為優渥的環境了。

少抱怨,好好對待生活。

2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