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一定。”沈書君笑著說。
在孫家吃了中飯,沈書君和江氏就要回去了,家裏還有那麼事,能過來就好,就別坐全席了。吃席時江氏還盤算著沈家走時要擺多少桌,都是街坊四鄰的,現在沈家要搬走了,肯定也要招呼一聲,這一天熱鬧是少不了的。
沈家下人倒是好弄,想跟著的就可以跟著,不想跟著的就放出去。還有家可歸的都回去了,無父無母的都跟著走了。大半個月忙碌下來,請客擺酒辭行,又忙了好幾天,至於走的日子,沈書君還特意請人挑了黃道吉日。
船隻是漕幫幫主梁實厚提供的,三艘大貨船,又托了水路兄弟。人坐了一船,東西之類的又堆了一船。孫禹的保鏢們又占了一船,三艘大船開出去,頓時江麵都顯得有點窄了,淮陽城眾人也是指指點點一番,這才是真出息了,先混成淮陽首富,然後直接搬到青陽去,這才叫真發跡。
人多東西多,不過船大路上走的倒是挺快。兩天水路,船在青陽靠岸,梁實厚早就接到消息,親自過來接的船,連柴大人都派了親信管事過來。
江氏帶著女眷們並沒有過問行李之類的,隻是跟著上車直接去了西郊別院。新宅子還沒有收拾,隻得先在那裏住下,做為王爺的行館,西郊別院的豪華程度差點刺瞎江氏的眼,連喝茶都龜毛無比的謝衡,在住處上更是無比挑剔。
謝衡住的院落,沈書君自然不敢讓人亂動,但就是偏院之類的,那也是各種奢華。雖然要在這邊住一段時間,但江氏仍然不敢狠使用房舍,挑了後花園的一處小院,把林姨娘和冬至都安置在一處,最少程度使用房舍。
必要的生活物品,江氏在打包的時候就是另外裝箱,其他物品則是一概不動全部封起來。這樣等新宅收拾好,這些東西就直接搬過去,倒也省了一番麻煩。但就是這樣,江氏仍然帶著女眷們收拾了好幾天。
還有一個就是人手問題,雖然沈家原來的下人跟來了一部分,但大部分都是覺得沈家有前途的男仆,丫頭跟過來的真不多。本來江氏想的就是到青陽之後慢慢買人,但新買來的人手哪能這麼容易就上手。
沈書君忙碌著外頭的生意,江氏更沒有清閑。現在住的算是謝衡的地方,誰知道謝衡會不會突然冒出來,敢緊收拾自家房子最要緊。柴家的管事幫著忙,畫圖紙,找工匠,動工倒也方便,但再有人幫襯,總要自己看著好,尤其還有銀錢支出方麵,更是要盯緊了。
每隔幾日江氏總要坐上小轎親自過去看看工程進度,工程報表更是直接拿到她跟前來,但凡土木工程中間肯定有油水可撈,關鍵是不能撈多了。要是以為沈家是肥羊宰,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大爺,姑奶奶來信了,還托商號送了許多來。”晚上沈書君回來,江氏把沈書嫻的拿了過來,沈書嫻也跟衛連舟商議過要搬到青陽來。奈何衛連舟不同意,他就是不再出外海了,海口是經營十來幾年的地方,他如今三十不到就讓他退休回家養兒子,根本就沒得談。
沈書君笑著接過來,道:“現在搬到青陽來,與小妹通信倒是方便了。”彙豐船行的貨船在青陽有站點,常有貨船出入,托他們帶信,帶東西是真方便。
江氏笑著道:“信上小妹還說要想勸勸姑爺呢,若是兄妹能在一處該多好。”
“小妹真是,這豈是勸的事,回信時我一定要說她。”沈書君說著。
衛連舟那種男人豈是能勸動的,若是能兄妹一處當然是好事,然後衛連舟幹嘛去?天天在家抱孩子?別逗了,不可能的事。就是青陽也是海口城市,也可以跑船做海運,但衛連舟己經在海口經營這麼多年。
更重要的是海運的地盤早就劃分好了,能把海運做大的哪個沒後台,隻看衛連舟手下那些人馬,他說搬家那能隨意搬啊。更何況若是衛連舟來了青陽,那己經在青陽立住腳的海商往哪裏去,人家可不會想著給你換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