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修文自從聽到紀怡和柏明遠要成親之後就沒有給柏明遠好臉色。
齊修文這次也高中了,名次還很靠前,他中舉之後入了翰林。
柏明遠卻選擇了外放,夏承也考中了武進士,運作之後,和柏明遠到了一個地方。
紀怡、平安、劉阿寶、夏蟬跟著夏承和柏明遠一起外放。
京城裏居然隻留下齊修文一個,齊修文很鬱悶。
“平安,你居然也不在京城陪我!”齊修文悲憤道。
紀怡安慰道:“平安喜武,不喜文,他跟著夏哥較好的。”
齊修文無話可說。
“我們都走了,將小點留給你啊!”紀怡道。
齊修文:……
他居然淪落到和小點相依為命了嗎?
齊修文送走了柏明遠和紀怡等人,柏明遠是越州府澗縣縣令,這裏在經曆戰亂之後地廣人稀,主要的農產品是稷和小麥。
紀怡後麵種植的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等是能留種的,不僅紀怡種,其他的劉家村都是這個種子,而且紀怡都沒有往外賣。
柏明遠一到任之後,柏明遠和紀怡開始大量推廣新種。
紀怡在係統裏兌換了種植水稻、玉米和小麥的書籍,並試圖改良種子,給她種子的來源找一個合理的借口。
紀怡提供的種子種植之後,產量比原來的種子翻了一倍多,澗縣的稅收瞬間翻倍。
柏明遠上報之後,他的上峰很重視,這可是實打實的政績,而且柏明遠後台強硬,上峰也不敢得罪柏明遠。
受限於種子的數量,高產種子在有序推廣,各地方知府為了這個種子數量差點沒有打起來。
紀怡還改良了種田的工具,比如曲轅犁等。
作為她丈夫的柏明遠,因為這些個功勞,升官很快,才到地方三年,第一次吏部考核就連升二級,成了越州府的知州。這升官速度也是很快了。
齊修文也沒閑著,他進入翰林院是七品修編,還沒到第一次考核就混成了正六品的內閣侍讀,這升官速度也是沒有誰了。
夏承在軍中也混得很開,夏蟬嫁了一個夏承的同僚。
柏明遠在任知州之後,紀怡做出來了水泥,將越州府裏的道路從府城開始修建了。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柏明遠顯然也知道修路的好處,因為推廣良種,柏明遠首先供給的自然是自家治下的民眾,外麵提供的份額比留給自己的可是少很多,所以越州府府衙的倉庫一年比一年鼓。
紀怡的水泥就收了一個成本價,不賺錢,柏明遠就有計劃的修建水泥路。
有了好的道路之後,原來出不來的山貨之類的都能賣上好價格,外地的商人也愛來了。
又一個三年之後,柏明遠考核成績是上上等,但並沒有升官,隻是調到一個更貧瘠的鄂州府任知府。
齊修文官升半級,成為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
平安也慢慢長出了一個偏偏少年郎,他習武,走得道路和夏承一樣,也是從考武舉開始,這一年,他也中了武進士,投奔夏承去了。
又三年之後,柏明遠調回京城,任三品戶部侍郎,齊修文變成了從四品侍讀學士。平安也成了六品千總。
紀怡看著三人越來越成熟的麵容,笑了,最開始遇到三人的時候,隻想不餓死,誰能想到有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