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苟延殘喘的“皇帝”到萬世之君(1 / 1)

看著雙方勢力對政權的爭奪,小皇帝卻隻是笑了笑

公元前340年,14歲的周太宗慢慢有掌握朝政的心思但他知道雙方勢力都不會交出權利,他也隻能慢慢拉攏勢力,並且慢慢瓦解雙方勢力直到自己成為真正的“皇帝”,但他深知這想法的困難,且期間自己要裝傻,表現出自己並不在意的權力的樣子,但這對於一位想要成為明君的皇帝是極其困難的。

公元前335年,19歲的周康開始漸漸發展自己的勢力,但這是困難的,當然,有不少前朝舊臣是支持周太宗的。

公元前330年,24歲的太宗勢力逐漸壯大,其勢力已可以將皇太後的勢力架空,他也深知機會難得,他靠勢力迅速將太後架空,執掌了朝政大半的勢力,他也深知,架空太後之後必須迅速將丞相架空,否則丞相一旦防備,自己將無能為力,公元前328年,26歲的太宗已經將丞相架空,自己親自執掌朝綱。

他“繼位後”,大力賞賜有功之臣,對於貪官嚴厲懲戒,並積極推動農業,減輕賦稅,大赦天下,那一瞬間,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萬世功名;公元前327年春太宗娶韓颯之女為後,同年夏又納3名妾。

公元前325年邊境出現了一個強大的部落,太宗瞬間有剿滅的心情,同年秋皇後誕下一子,太宗賜名周芝言,同月,封李公為相,命其監國,太宗則領軍北伐,一隻2萬餘人的鐵騎向北衝殺而去,公元前324年春兩軍決戰,太宗親自領軍,一頓衝殺,但在戰場上,太宗不像一位帝王,更像一位久經沙場的大將軍。

同年秋,太宗班師回朝,同月,封蒙華,霍廣,韓颯,夏武為大將軍,封周芝言太子,吳氏之女為公主,減輕賦稅,減輕服兵役,再次大赦天下,全國歡喜,那一刻,太宗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萬世功名。

公元前315年,太宗大病不起,喚一眾大臣托孤,人人哭泣,太宗這一瞬間回憶了自己的一生,笑著離開了人世,享年39歲,一代帝王就此落幕。

可周朝仿佛又陷入了一種循環,太子年齡過小,唯一不同的隻是丞相與太後並不掌權,公元前313年,12歲的周芝言繼位,周仁宗,國號鴻芝。

仁宗的路並不艱難,但他也無治國之道,政事也全由了丞相解決,但丞相因過度勞累,患病不起,這也帶來了一次政治危機,北方再次有勢力猖獗,周朝也誕生了道教與儒教,雙教創始人分別為老子(李荒)與孔子(孔冬),雙方思想不同,對國家帶來的政策,思想也截然不同,中國的政治危機也悄然降臨。

丞相的病久治不愈,他也漸漸接受兩者的思想,否則自己離開以後周朝會陷入政策危機,但其也難以抉擇。

最後李公選擇了道家思想,他覺得萬事應順其自然,國法應由國君決否,仁宗來探望丞相,李公向他詢問國法傾向的方向,仁宗不擇 ,在丞相的點悟下,仁宗定國法為有功則賞,有過重罰,李公也點了點頭。

公元前310年,北方阿木部落,無限製的挑戰周朝邊防,同年李公奏請北伐,仁宗準奏,並拜李公為亞父,公元前309年,李公領3萬騎兵北伐。

李公因年齡因為不能上戰場,隻在軍營後方指揮,但軍隊在指揮下勇猛無比,但他卻沒想到自己的安危,敵人從後方偷襲,營賬卻隻有一千餘人,敵軍瞬間衝殺下來,李公提刀上馬,與一千餘人衝殺,雖然突圍,但李公身中一刀,與霍廣交代後事,飲恨離去,享年68歲

遺體運回都城後,仁宗為他舉行了葬禮,領百官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