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兒童自助課堂
兒童博物館的模式發源於美國,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全球已經擁有了300多座兒童博物館。但在中國,真正運營良好的兒童博物館仍然為數不多。在歐美兒童博物館模式創立之前,博物館、美術館對於教育使命的重視以及向受眾開放的程度就被一點一點打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史密森博物學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等知名博物館早在創館初期就設立了兒童展廳#pageNote#0,並持續關注兒童教育。兒童博物館的雛形也來自於此。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更是在1937年就設立了教育部門,雖然發端隻是一個試驗項目,僅有一位兼職人員,但發展到1951年已經為50所高等學校服務,並由教育部門建立了一個人民藝術中心,為兒童和成人開設了繪畫、陶瓷、珠寶、木工等課程。#pageNote#1
若非事無巨細地探尋,這些“低調”的美術館教育空間往往會被人忽略。但是常去的孩子、家長與老師則視這裏為“寶藏之地”。大都會博物館在
地下一層設有青少年作品的展示空間及閱讀空間,近百年時間裏,他們堅持定期為兒童、青少年群體舉辦展覽。大都會博物館還為兒童繪製了一張囊括數千藏品的博物館精美導航圖,幫助兒童全麵地認知美術館藏品。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經過數次空間改造,擁有獨立且專業的教育空間,不同年齡段的課程教室、體驗空間,滿足了家庭、社區及學校的藝術學習需要。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則專設了久負盛名的童年博物館分館,通過陳列一些與童年文化有關的藏品以及教育設計項目,每年吸引來自300多萬個家庭的觀眾。
我特別帶上3歲半的兒子探訪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雕塑花園側門的兒童藝術實驗空間(Art Lab)。這裏的空間入口是開放式的,一位誌願者接待了我們,簡單地告訴我們可以在裏麵自由學習探索後,就讓我們享受屬於自己的親子時光了。
這裏隻有不到50平方米,整個空間一覽無餘。每年這裏都會更新一次主題,諸如藝術中的“過程”“地方與空間”等等。我們探訪時的主題是“自然”。空間被曼延的極簡灰綠色帶覆蓋,以此指引孩子們進入其中。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每年都會通過別出心裁的空間設計、教具設置、藏品知識激發兒童的探索欲望。在“自然”主題室中,有上文提到的從布
魯克林兒童博物館借鑒而來的“學習桌”,孩子們可以在這裏觀察海螺的線條、礦石的鏡麵折射這些自然形成的天然之美;也可以看到一個個可打開的“任務櫃”,裏麵陳列著藝術家從自然中獲得創作靈感的作品,櫃門被不同的顏色、形態包裹,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領取其中的任務卡、材料包,觀看藝術家的作品視頻。這些簡易的任務包並不提供詳細的製作步驟,隻有圍繞主題的簡單句子。例如,“觀察這些樹皮的線條”“讓它運動起來”,孩子們可以在這些彈性的指令指示下,自己動手玩花樣。這也回應了約翰·杜威(John Dewey)“做中學”與瑪麗亞·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教具推動成長”的教育理念,強調通過動手探索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整整一小時,兒子樂此不疲地在不同的盒子中更換任務,一會兒就在桌子上擺了一堆畫作和立體作品。隨後他又到一旁的閱讀區看起繪本來——這裏的書同樣也是根據自然主題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