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飛花令(1 / 2)

飛花令“三”的詩句全集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 嶽飛 《 滿江紅·寫懷 》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杜甫 《 春望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白 《 望廬山瀑布 》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 杜甫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 辛棄疾 《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李白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 劉禹錫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李白 《 月下獨酌·其一 》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 白居易 《 琵琶行 》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 白居易 《 琵琶行 》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盧梅坡 《 雪梅·其一 》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 杜甫 《 石壕吏 》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蘇軾 《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 《 暮江吟 》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 《 峨眉山月歌 》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 李白 《 俠客行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孟郊 《 遊子吟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杜甫 《 蜀相 》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 毛澤東 《 七律·長征 》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 陶淵明 《 歸園田居·其一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 《 勸學 》

三峽七百裏,惟言巫峽長。 —— 楊炯 《 巫峽 》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 晏殊 《 破陣子·春景 》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 李嶠 《 風 》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 杜甫 《 八陣圖 》

胡地迢迢三萬裏,那堪馬上送明君。 —— 孟浩然 《 涼州詞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 李白 《 登金陵鳳凰台 》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 杜甫 《 冬至 》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 陸遊 《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 呂岩 《 牧童 》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 於謙 《 觀書 》

南陌北堂連北裏,五劇三條控三市。 —— 盧照鄰 《 長安古意 》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 夏完淳 《 別雲間 》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 李賀 《 李憑箜篌引 》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 李賀 《 竹 》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 徐陵 《 關山月 》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 王建 《 新嫁娘詞 》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 戴叔倫 《 蘭溪棹歌 》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 —— 李煜 《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 —— 高適 《 燕歌行 》

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 —— 蘇軾 《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複醉 》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裏身。 —— 崔塗 《 除夜 》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裏橋。 —— 杜甫 《 野望 》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 蘇軾 《 臨江仙·送錢穆父 》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 賈島 《 題詩後 》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 李白 《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 王維 《 漢江臨泛 》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 白居易 《 放言五首·其三 》

百年三萬六千朝, 夜裏分將強半日。 —— 王建 《 短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