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雖然不知道安的這假牙具體花了多少錢,但是卻知道這假牙可不便宜,弄不好是得城裏的兒子苦掙四五個月的工資的。
老人家們終年受累,腿腳也不好,邁著蹣跚的步伐逛完市場,又得拖著老腿走回家裏。
當然,城裏的子女,能給老人安得起假牙,也自然有人願意給老人家們買代步工具。
即便是過慣了簡樸生活的老農人再三反對子女破費,給自己花錢添置這些“用不著”的東西。
然而有一戶人家的兒女,卻又開先河。他們不顧老人家的反對,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給老父老母送來三輪車的時候,老人家們還是滿含熱淚地接受了。
老人家一來是欣慰子女進城闖蕩翻身了,自己的養育沒有白費;另一邊也是可憐孩子們的辛苦,好不容易掙錢了,還得花在自己這“老不死”的身上。
一旦有第一戶買了三輪車,其他老人的子女,便也學了起來。在這個偏僻地區,子女給老人送三輪助力出行,便成了流行。
買三輪送三輪,錢已經花出去了,總不能白花,老農人們還是有人能想得開的。
有的人就覺得買來了,別放著不用,那不是節省,放壞了還不是浪費了?更何況,三輪車,既可以載貨,還可以載人,實屬非常實用。
因此,三輪車在這裏作為一個實用工具,居然風靡起來!
慢慢地,老人家們倒是一個帶一個地,開始認真學習這交通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輪車,這麼難騎的玩意兒,年輕人都不一定能騎得好,但老人家們竟然騎得賊溜,一個比一個技術高超!
當然,三輪車有騎得好的,就有騎得差的!人和人總是有差距的。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正當金大彪來到這東北郊的三輪車小村的時候,就碰到了這麼一位!
這條山溝本就狹窄,不寬的路修在這逼仄的山溝之中,蜿蜒曲折,比羊腸小徑都窄了不少。
路的兩邊山崖夾道而立,就算是晴天白日,除非正當午時,紅日高懸,陽光方能斜曬入穀。即便是每月望日,滿月當空,月光也難以照到這路上。
此路地處偏僻,路行艱難,平時本就車行稀少,如今夜色籠罩,又正值晦月之夜,除非是腦子抽了風、灌了水,任誰也是不會來到這鳥不拉屎的僻靜之處的。
現在,要不是金大彪所乘的車大燈照耀,在這個山溝子中,那真是漆黑一片。
前方不遠處,車燈照耀之下,似乎正有一老年男人弓背蹬著三輪車費力前行。
騎行雖慢,但是老人卻也不想著靠邊讓行,眼看著是要蹭著汽車的燈光,能多走一步便是多走一步。
三輪車後鬥之中載一老婦,在懷中還抱著一大瓷罐子。
罐子看上去挺重,三輪車每過一溝坎,大罐子都被顛得一晃。
路途顛簸,老婦左手得使勁抓著車幫,兩腿蹬著車邊,這才勉強能夠坐穩。
奈何她人老力弱,為了保護罐子,她還得騰出右手來,把右手使勁摳住罐口,這才能保得這罐子不被顛落在地。
老婦吃累,便開始抱怨蹬車老人:“老東西,看著點路,穩著點,顛爛了都!”
話剛說完,三輪車似乎又遇一坎,蹬車老者不及避讓,竟是連車帶人,又顛了兩顛。
老婦才過了剛才那一坎,剛剛鬆了戒備,不想再次被墊,差點鬆手摔了瓷罐,竟是伸手要在老者背上捶上兩拳才能解恨。
金大彪的車跟在三輪車後,速度無論如何也比這人力三輪快得多,正在老婦抬手要捶,但是還沒捶下去的時候,汽車已然迫近。
燈光大照之下,照得老婦一陣羞赧,舉起的手方向一變,捂到了自己眼睛之上,把臉也順便遮住一半。
金大彪的司機本想著,帶金大彪趕快看完這個地方就能下班回家了。隻是行到此處,道路蜿蜒昏暗,隻覺前路漫漫,又見有人低速慢行,阻擋了去路,不由得心急。
司機習慣性地摁一聲喇叭,隻聽“嘣”地響了一聲,這是公務車專用的高音喇叭聲,嘹亮刺耳,識別度極高,穿透性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