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宇一邊想著這些往事,一邊在廚房裏試驗自己的設計成果,尋找著需要改進的地方。
瓜子已經浸泡在香料配方裏,隻待機器運轉完好,許氏第一品牌瓜子就可以新鮮出爐了。
一般而言,瓜子成品需要經過反複蒸煮,清洗、脫皮之類的工藝,接著才是開炒的程序,那些土著部落的方法卻有些不同,它直接就是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利用高壓鍋原理進行開炒,省卻了諸多工序。
它最大的好處就是量大,一次幾百斤都不是問題,以及工序簡單方便。
不過這個方式的缺點也很明顯,對時間的把握極為關鍵,稍有差池,那裏麵的一鍋瓜子就報銷了。
工序簡單方便,但這並不意味著工藝簡單,相反,它複雜得很,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很高。
那些土著就是炒著自個吃,以及附近一些村落裏販賣,相對簡陋些,生產和經營模式還是小作坊式的,反正好吃難吃點都問題不大,許宇要開的是瓜子公司,自然要對整套設備和工藝進行改良,圖的是鍋鍋見效,不然那成本可就高了,甚至根本發展不起來。
因此,許宇一想到瓜子生意,馬上就瞄準了這種土著工藝,隻要改良成功,弄一個大型機器出來,直接上馬一千公斤,爭取做到連脫皮、提香都在裏麵一同進行,完全機器操作。
商業的秘訣不外是成本和質量的拚比,一旦設計完善,其中的好處可想而知。
許宇反複試驗著,一邊檢查其中的效果,推敲改進方式,又考慮將來整套設備的組件和結構,忙碌得不亦樂乎,滿頭大汗,直到張嫂進來準備做飯,才停手下來。
出到廳裏,許宇才發現客廳靜悄悄的,大部分人都走了,想來也是,許之寧他們剛受了許海原毫無征兆的一頓脾氣,大概早恨不得離開了,自是沒臉留下來混飯。
方嵐兩女則帶著許筠出去采購了,準備今晚的晚飯,隻有許海原、陳秀萍和許廣韻坐在廳裏,談論著方嵐的工作問題。
對於她莫名其妙被調整到農專,並意外獲得進修機會,雖然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他們也是很讚同,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許海原事後特意打聽了一下其中的情況,隱約知道農專升為本科的概率和條件都極大,在學校工作也較為穩定,可說完全就是一件好事。
想來想去,他們也猜不出來到底是誰幫的忙。
方嵐前幾天已經到學校報到去了,她當然不能明說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旁敲側擊下,才拐彎抹角從別人嘴裏知道似乎是一個小孩送來的簡曆,至於那小孩是誰,那看門老頭也說不清楚。
方嵐也不好問得過於細致,隻能當做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拿來談笑。
看著眾人奇怪的表情,許宇吐了吐舌頭,心中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