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極限人生-朱彥夫(1 / 2)

很多人都知道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也就是抗美援朝,各國認為中國能打贏美國簡直是個“癡心妄想”,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中國處於一窮二白,光是火力就落後太多了,更別提後勤補給能力了,俗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可見後勤的重要性。就在要火力沒有火力,要後勤沒有後勤,中國還是打贏了被稱為“奇跡”的戰鬥?而這“奇跡”的背後是無數個誌願軍用生命去書寫。

1933年,山東沂源縣一個小山村有個小孩出生了,他的父親給他取名朱彥夫,孩子的出生代表生命的延續,本來是值得高興的日子才是。但是這家子卻怎麼都高興不起來,原來日本的魔爪已經伸到了中國,在中國的各個土地殺戮著,無數人都喪命於此。

日本侵華戰爭,帶來的死亡、饑餓、流離失所,在朱彥夫這一家活活上演著。他小時候目睹他的父親被殘暴的日本人活活打死了,母親的痛哭,兄弟姐妹又先後被餓死,這人間慘劇是當時中國的一個縮影。這一切像尖刀一樣插入他心裏,幼小的他在痛苦麵前是那麼的無能為力。在痛苦的麵前他選擇了堅強,細嫩的小手擦幹眼淚,一顆參軍的種子在他心裏生根發芽。

14歲的朱彥夫參軍了,他拉出的履曆在和平時代能嚇死人,少年的他已經參加了整整上百次戰鬥,每天都與死亡打交道,可以說他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稚氣未脫的他是怎麼克服心中的痛苦與死亡的畏懼,我相信有一種叫國仇家恨的力量讓他無所畏懼。童年的失去與少年時期的磨難,期間流下的淚,流出的血,將他磨練成了一個鋼鐵般的戰士。

1950年12月朱彥正參加了抗美援朝,在一場極其重要的關鍵戰役上,他展示了什麼叫做真正的鋼鐵戰士。長津湖戰鬥可以說極其慘烈,麵對著美國兩個營精銳部隊,有著世界一流武器裝備,火力充足,那些炮彈就像不要錢一樣傾泄而來,裝備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但是朱彥正所在的部隊沒有一絲退縮,在一聲聲衝鋒號吹響,那悲鳴又激烈的聲音劃天際。在冰天雪地中、在裝備差距裏、他們在前進、前進、前進,他們知道他們不能退縮,也不可以退縮,他們退縮了祖國怎麼辦?人民怎麼辦?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不能再上演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守戰中,誌願軍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敵人,但在絕對強大的武器與多幾倍敵人數量麵前,朱彥正所在部隊一個連都打光了,隻剩下了滿身帶傷的朱彥正。望著前不久還能看到的戰友們,一個個變成殘屍斷臂,他滿腔的悲痛可想而知。他把這悲痛轉成的怒火,他繼續拿起武器與敵人交鋒,一次又一次的衝鋒,直到被敵人的手榴彈炸中,他陷入了昏迷。不知過了多久,他才蘇醒過來,身體被手榴彈炸傷,又饑寒交迫,整個人意識都是模糊的。他隨手摸到了個東西,濕濕滑滑,在太饑餓的情況下,他隨手拿起來吞了,朱彥正不知道那是他被炸掉出來的左眼球。他再次陷入了昏迷,不知道過了多久,被趕來的其他誌願軍救起。

這是凡人與死神賽跑的比賽,長達90多天,最終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曆經47場手術,朱彥正被救活了,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一天,朱彥正從病床中蘇醒,揮空的雙臂,讓他覺得不對勁,猛然一看,自己的四肢都沒有,左眼也看不見。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為了國家他死得其所,可麵對殘軀他今後的生活怎麼辦呢,連自己吃飯都難,絕望與無力感在心中翻騰。自己已經是一個廢人了,他嚐試過了結自己的一生,但是都被發現了,醫院的馬政委看著朱彥夫,生氣道:“為搶救你,你知道輸了多少血嗎?你還算個黨員嗎?你可是舉起拳頭宣過誓的人!”就這句話讓朱彥夫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