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節目的頒獎現場,有一個帶著眼鏡的儒雅中年,在場的嘉賓無不投以敬佩的目光。
你聽說過勇於挑戰禁忌之症“折疊病”的醫生嗎?
你聽說過為了救助窮人而主動放棄高薪工作的醫生嗎?
你聽說過主動為病人募捐乞討上千萬元的醫生嗎?
這些高尚的品質最終彙集於一身,就是這個儒雅的中年男人,自詡為“小醫生”的梁益建。
為何梁益建被上千人視作“再生父母”?今天,我們一起來解密梁益建的經曆!
幼年遭遇變故,立誌學醫救人
1964年,梁益建出生於四川一個貧苦家庭。
他們一家的收入皆來源於他的父親,一個老實憨厚的礦工。
當時,礦場還未正規化,坍塌事故時有發生,梁益建的父親也經曆過數次礦難事故,最終都有驚無險,沒有受傷。
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在一次嚴重的礦難事故中,梁益建的父親被石塊砸中,肋骨斷裂,胸腔嚴重變形,幾近癱瘓。
父親受傷之後,家裏的頂梁柱一下子就倒了,一家人的生活每況愈下,家中之前積攢的錢都用來為父親治病也不夠。
小小的梁益建看著父親每天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看著母親終日以淚洗麵,他暗自在心底發誓:長大以後一定要做一名醫生!讓窮人再也不用擔心看不起病的醫生!
正是幼年時期的變故讓梁益建比同齡人更加成熟,他刻苦努力,拚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大學。
2003年,梁益建成為一名骨科碩士,他初心不改,仍舊在醫學的知識海洋裏暢遊。畢業之前,他獲得了出國深造的機會,在美國州立大學攻讀神經學博士學位。
梁益建在校期間表現優異,在同屆學生中有著不錯的名氣,當他即將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有許多醫院和機構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正當所有人以為他會在其中選擇一個單位就職的時候,梁益建卻拒絕了所有人的高薪邀請,放棄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堅定不移地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普通的骨科醫生,從始至終,他都沒有忘記過年少時候的誓言。
在成都第三人民醫院,梁益建是最辛苦的醫生之一,他長期奔走於手術室和病房之間,親自為病人檢查身體情況,安慰他們,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
除此之外,梁益建還會定期帶著團隊下鄉走訪,川蜀地區有很多貧苦農村,很多人家裏窮,有病也硬撐著,還有的人因為路途艱難選擇放棄治療。
由於幼年時候的經曆,梁益建深知家鄉的情況,因此,他主動向醫院提出申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走訪農村,為窮人看病。
隨著梁益建的醫術越發精湛,他漸漸接觸到了一些骨科方麵的“不治之症”,其中就有被人們稱為“折疊病”的脊柱彎曲。
當時,國內外所有的權威專家都認為嚴重的脊柱變形難以治愈,梁益建也不例外。
但是,當他看到病人眼神中的無助時,他心軟了,為此,他不惜賠上自己的職業前途,向“折疊病”發起挑戰。
花季少女忍受病痛折磨,梁益建向禁忌發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