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10月1日,在我國的閱兵上,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亮相,瞬間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
更是打臉了美國的“中國不可能研發出突破美國防禦體係導彈”的狂妄言論。
而東風17的研究者更是被世界所忌憚,美國科學家這樣評價她:
“她是我們最大的阻礙,是比核彈還恐怖的女人!”
這個“比核彈還恐怖”的女人究竟是誰?她又是怎麼做到這些的?
“導彈之母”的誕生
祝學軍這個名字看起來的男性化,這也是她父母對她的期盼,希望她同男孩子一般堅韌!
1962年12月,祝學軍出生在遼寧沈陽,她的父母對她給予了很高的期待,希望她長大能為一個報效祖國的有用之才。
而祝學軍自然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待,從小她就是一個愛觀察愛學習的孩子,小時候父母上班忙就帶著她一起去工廠上工。
爸爸媽媽上班,祝學軍就在一旁自己玩,也是因為常年在工廠裏,祝學軍的愛好跟別的小女生完全不一樣,其他小女生都喜歡玩洋娃娃,而她卻對錘子扳手格外的感興趣。
而祝學軍的動手能力真正的被展現出來還是在她上大學的時候。
都說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嶺,祝學軍的女同學們大部分都選擇了師範大學,為以後的人生做規劃。
祝學軍卻選擇了很早之前就喜歡的國防科技大學。
在大學裏的實驗課,她總是可以第一個完成,而且是保質保量超越老師期待的完成,她的選擇也讓她離父母的期待越來越近!
大學生活開始後,祝學軍才開始真正意義的重新認識了導彈、火箭這些東西。
漸漸的她也迷戀上了研究這些東西,也是因為大學生活開始後,祝學軍才有了自己真的的夢想。
就是成為一名導彈設計師,這樣的夢想放在其她女生身上可能有些別扭,在她身上卻非常的適配。
祝學軍的夢想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非常的努力學習,大學畢業後,她成功考入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繼續她的研究生生涯。
在旁人看來,從她考入研究院開始,她之後的人生也都水到渠成起來,可是祝學軍知道,對於她來說,挑戰才剛剛開始而已。
當時的祝學軍畢竟還隻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學生,對她來說未來隻會有更多未知的挑戰和考驗,她必須要比之前更努力才可以。
機會從來都是留給她這樣有準備的人,正是因為她苦心鑽研了這麼多年,在機會到來的時候,才讓她綻放自己的光彩!成功讓自己走進了自己的夢想中去!
錢學森留下的問題
在這裏,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科學家——錢學森。
隻要讀過書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國的“導彈之父”,他為中國的導彈事業付出了一輩子,直到他百年,他都還在研究著導彈。
他的一生,給大家留下了非常多有意義的研究數據,同時也留下了一個世界難題,就是“錢學森彈道”這個理論。
這套理論非常的先進,但在當時來說,簡直是不可能實現的程度。
這套理論簡單說來也可以說是一張設計圖,他傳達的理念就是想要導彈既有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又要具備飛航導彈的機動性。
都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當時就連美國的專家都說這套理論一百年內都無法實現。
因為德國人一直在從事相關的研究,也曾經實驗了無數次,至今都沒有任何頭緒。
喜歡研究軍事的小夥伴肯定都知道,導彈的飛行路徑十分的簡單,很好預測,所以攔截導彈相當的容易。
錢學森理論的這種導彈,飛行軌道非常靈活,就算使用衛星攔截,攔截成功的概率也非常的低。
所以一旦這樣的導彈被我國研發出來,對於我國來說就是軍事上的一重大突破。
可是這個超前的理論就連當時的第一大國美國都無計可施。
錢學森留下的問題困擾了我國的科研人員很多年,大家都開始逐漸相信這個問題就是無解的,沒有辦法實現,所以漸漸的沒有人再願意繼續這項“浪費時間卻又毫無進展”的項目了。
就在這個時候,祝學軍出現了。她仔細的研究了錢學森理論,並且主動申請站出來繼續這項研究!
成功破解難題
祝學軍仔細的研究過錢學森理論,她也認為這個思路是合理的,也是可以實現的。
所以他接著錢學森留下的數據開始繼續研究,想要得出更精確的數據來證實這套理論。
為了完成任務,她不斷的做實驗,更新數據,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同樣的事情。
就連其他人都看不下去了,勸她不要再做無用功浪費時間了,可祝學軍認為堅持是有用的,所以一直堅持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