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輩子主要工作做的隻有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
朱亞光老先生曾用這句話來總結自己的一生。他是一名可以與錢學森齊名的科學家,並被稱為“中國工程科學家界支柱性的偉大科學家”。在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過程中, 他還被譽為“科技眾帥之帥”。
而這樣一個擁有如此豐功偉績的偉大人物,確是非常低調,就連他的光榮職業都是他的兒子大致猜測出來的。
偉人的成長之路
朱亞光於1924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他的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而他排行第三。他的父親是個腳踏實地負責人的工廠職員,他的母親又是封建時期舊時代的裹足婦女形象。夫妻二人都是善良樸實的性格形象,也正是這樣的長輩的言傳身教,成就了朱亞光純樸善良,認真負責的品質。
朱亞光的兒子對他青年時代父親的評價“恰同學少年”“赤子情懷”也是十分貼切。
隨著年少的不斷成長,1941年朱亞光考入了重慶中央大學物理係,學習一段時間後,又參加考試進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成為物理學家吳大猷先生的得意門生。經過四年時間,朱亞光畢業後留校作為助教。然而這一切在美國原子彈問世後發生了改變,朱亞光的命運之匣也是那時開啟。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長崎和廣島分別投放一枚原子彈,不僅壓了日本的銳氣,而且喚起了中國想要變強大的野心和欲望。自此,我國開始想要掌握和製造原子彈的核心技術以實現國家強盛。
1946年,蔣介石下批了五十萬美金,作為支持原子彈研製經費。那時起,就開始在各大高校物色一批一流的青年科技人才前去美國學習研究製造原子彈的技術。當時作為物理界領人物的三大科技人才分別有華羅庚、吳大猷、曾昭掄。
朱亞光作為吳大猷先生的得意門生,自然被入選為前往美國深造的第一批人選中,其次還有另一位後起之秀李政道。1946年6月底,一行人抵達美國舊金山,朱亞光選擇在他師傅的母校密執安大學進行深造,讀物理係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成績優異的他於1949年成功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對於原子彈的核心技術研究學習,美國曾公開表明不會向任何一個國家傳授原子彈的核心研發技術,失落至於,朱亞光懷著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踏上了返回祖國的遊輪,決定靠自己的團隊研究能力去攻克原子彈研發技術,為實現祖國強大而拚盡全力奮力一搏。
與此同時他還在回國前發起百人簽字書,號召學校裏的科學人才回國為祖國發展做貢獻,並成功激起留美同胞的愛國情懷,一並回到祖國的懷抱發揮能量。
1950年6月朱亞光回到了中國。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的西北戈壁灘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雲,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舉國歡慶,上下歡騰。在朱亞光回國的十四年裏,他先是擔任大學物理係教授,教授出一批優秀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