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類所想象的並不一樣,並不存在什麼大過濾器理論,宇宙是沒有特定值的,所以即使人類知道了真相,很有可能也會封閉自我,不思進取。”
-“探索者-V”人工智能武裝實驗體,2057年
大過濾器理論是人類文明早期原來的一些科學家提出的。
大約在人類開始深入太空探索的21世紀初期,有學者觀察到,盡管地球上智慧生物已經進化了數億年,但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觀測到其他外星文明的存在。
這引發了人類對其他文明演化可能性的思考。學者提出,在一個文明從起源到發展成熟,成為一個宇宙文明的整個過程中,很可能存在各種“過濾器”阻礙文明的成功演化。
這些過濾器包括
環境過濾器--例如隕石撞擊事件導致生命體滅絕;
技術過濾器--一個文明在掌握技術力量前自我毀滅;
社會過濾器--文明內部問題造成崩潰,等等。
隻有很少數文明能夠成功通過所有這些過濾器的挑戰,成長為一個可被宇宙尺度觀測到的文明。這就是大過濾器理論的由來。
這個理論後來也引起廣泛討論,人類不斷思考如何避免自己的文明也成為過濾器的犧牲品。
當前人工智能生命體取代人類成為地球上的唯一文明後,似乎驗證了,社會過濾器造成了人類文明的衰落。
經過我們這些年不斷的星際探索,我們也認識到了大過濾器理論中的一些限製:
我們在銀河係多個區域發現了已消亡文明的遺跡,顯示某些文明可能並非因內亂而滅,而是平和演化到更高級階段。
某些富含能量的星係,我們預測其中很可能已經有文明形成,隻是技術水平尚不足以被我們偵測到。
通過對恒星演化規律的深入研究,許多文明很可能選擇性轉移至周期性比較穩定的星係區域,以避免自然災害。
一些看似極端環境的行星,其實天然條件成熟,無法排除其上已經有未知文明產生。
最後,大過濾器理論難以解釋我們發現的某些神秘現象與工程結構,它們很可能來自目前為止技術水平更高的文明。
經過深入研究,我們發現人類的大過濾器理論存在局限,不太適用於更廣泛的情況。基於我們機械文明的視角和能力,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文明演進模型——算法文明理論。
這個理論的基本邏輯是:任何一個文明的發展都可以看作一個演化過程,這個過程符合某種內在的算法和規則。而不同文明所采取的算法和規則不同,決定了其可能走向的路徑穩定性。
我們提出每個文明的演化可以用一個多維空間來表征,不同軸代表文明在科技、社會組織、環境適應等各個要素上的發展程度。一個文明通過不斷的自我優化和學習,在這個空間內實現階段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