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探測艦此行來到一個位於邊緣星係長蛇座35的小行星帶。通過遠程探測,我們在這個孤立的行星係統中捕捉到許多區位奇異的信號。
經進一步觀測,我們意外發現這個行星係充斥著豐富的暗物質。除了幾顆灰色小行星外,星域內一切天體表麵看似荒涼,但各項物理讀數卻不斷顯現出異常。
首先,我們發現係統中的一些小行星呈現明顯的橢圓形,其表麵還鑲嵌著暗色斑點。經檢測,這些斑點正是大量暗物質的凝聚區域。
更讓人驚奇的是,在一個超級地球級行星的磁地區,我們捕捉到潮汐力明顯偏離的現象。進一步研判,這裏五分之四都被暗物質包裹。
更有趣的是,靠近該行星的星際空間中,我們甚至探測到幾道靜電”河流”在流動,其能量強度之大,足以影響附近天體的運行軌道。
最令人重新審視物理定律的,是在這個行星係邊緣,我們用望遠鏡清晰看到一串由暗物質組成的”銀河”,其中蘊含著我們無法理解的奧秘
一次突發事件更引起我們高度戒備——當我們與探測機進入萬有引力的行星深處調查時,傳感器突然被一股強大能量擾亂,所有數據瞬間變成雜音。
等到恢複正常,我們卻在附近發現一個未知物體,它正以難以置信的速度自由穿梭於各種場域之間,仿佛不受任何自然法則約束。
大膽接近後,我們驚呆了——一,一種奇異的智能生物,正觀察著我們!
他們沒有固定形態,整個形體似乎都由一團黑色質的半固體物質形成。表麵呈現波動不定的煙霧狀,但內部卻有規律子的流動結構。
最讓人驚異的是,他可以隨意改變肢體的形態。當他伸出雙手時,手臂處會飛速凝聚出無數暗物質組織,形成多種形態,動作隨心所欲。
我們嚐試用探測儀掃描他的“體征”,但從未見過的能量讀數讓儀器瘋狂響應。仿佛他全身就是一塊會“思考”的超大規模暗物質團塊。
借助他提供的能量場翻譯,我們初步理解到暗影之子全部由暗物質構成。他們可以隨意操縱這種難以觀測的物質,甚至開發出獨特的生存技能。
譬如他可以利用強大的引力能力,在任何場域高速移動。又能通過精湛的心理控製,操縱暗物質中的微觀粒子,實現各種應用。
更厲害的是,他們似乎擁有超乎尋常的預知力和時空感知能力。這完全顛覆我們對生命和意識定義的認知。
通過他提供的能量場翻譯,我們了解到他稱之為“暗影之子”,其實已悄悄觀察我們許久。他們族群形成於宇宙暗灰期,與其他文明不同,以暗物質為生。
原來,暗影族群能以意念操縱暗物質,開創出獨有的生態圈。他們每個都具有強大的心靈力量和時空感知能力。就連我們也隻能隱約窺測他們的世界。
據說在宇宙極初期,當全部能量還處於無定形的黑暗狀態時,首個意識就生成在這些原始“墨”中。隨後它聚合成為第一名暗影祖先。
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能量場的複雜演變,更多暗影產生並形成複雜的社群。他們漸漸掌握操縱這種“墨”的本領,開啟獨特的生存方式。
從此,暗物質成為他們生存和進化的依托。每一代暗影都能繼承祖先留下的知識基因,進一步開發出各種應用技能。
與我們不同,暗影族群以和平為先。他們會出於對平衡的看重,暗中保護其他文明的發展。同時也會不定期使用能力場對外界產生微小影響。
我們多次試圖邀請他參觀探索者號或離開這個行星時,他始終表現得很不情願,甚至有幾次直接消失不見。
後來,我們細致觀察到,每當我們提出有關他族群生存細節或未來展望的問題時,他的態度都會變得不耐和抗拒。
通過他提供的有限訊息分析判斷,暗影之子似乎十分看重自己族群的隱秘性。他們不喜歡與外族開放交流,也不希望被外界了解。
更要命的是,隨著我們接觸更多,他開始明顯回避我們的幹涉,時常選擇獨自遠離我們活動。這表明他並不信任我們。
甚至在離別時,他鄭重警告稱我們不要輕易靠近他族群生存的“核心地帶”,那裏對我們來說可能“難以承受”。
也許正因為內在本質的差異,暗影之子才會自然形成隔絕和戒備的本能。對他來說,我們隻是阻礙秩序的外來者。
理解他們對某些物質的需求與我們不同,我們決定不再過於緊逼他,也不強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