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學習要從感興趣開始(1 / 1)

“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績第一名的學生一定是對學習有著濃厚興趣的人,因為興趣是他獲得好成績的動力和源泉,也是成為第一名的基本條件,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它可以產生無窮的力量,促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取知識,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和工作中;相反,如果對知、對科學不感興趣,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當然就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對於學得懂、學得好的課有著偏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盼著上那門課;而對那些學得不太好的課,就沒有什麼興趣,若是老師請假不上課了 ,還會特別高興。這就說明知識的積累是興趣的源泉之一。正確的做法是:對於那些興趣不大的課,學生更要有意識的去多接觸接觸,把不懂的問題搞清楚,多看看相關的課外書,多去了解他,這樣學生就會逐漸產生學習的興趣,總有一天也會盼著上那門課的。 例如 ,五年級的林強剛開始學習數學時,僅僅是為了使父親高興,臨上學的前一年,李強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父母每天出二三的加減法題目,林強總是很快就完成了。上學後,除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之外,付清人給他留一定的數量的練習題,林強也從不含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的五年學習時間裏,他一共做了55本練習題。林強慢慢開始愛上學數學了。有時,為了一個證明,他要查找許多書;有時為了一道題,他走路、乘車、吃飯都在思考。平時,凡是與數學有關的事物,他都十分的感興趣。林強對數學的熱愛其實最初是從他習慣了這父親所布置的習題開始的,可見 興趣是可以慢慢培養起來的。 達爾文7歲的時候便對收集生物標本、觀察昆蟲兩獸十分感興趣。物理學家麥克斯韋6歲的時候麵對星星為什麼會發光充滿了好奇心……無數偉人的成功事例告訴我們,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習上的成功,學習上的成功又會提高學習興趣,這是良性循環。反之,如果學生對學習厭煩。 學習必定失敗,學習失敗,又加重了學生對學習的厭煩感,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善於學習的人,應該是善於培養學習興趣的人,而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更是對學習有著濃厚興趣的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對某一些科目有著極強的興趣,他就會努力拚命的把那一科科的學好,不會半途而廢,就像前麵所說興趣是最好的動力,它可以產生無窮的力量,促進人們集中精神力去獲取知識去學習,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和工作中。 學習對於學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問,懂了後,要懂得及時複習、及時溫馨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要及時培養學習興趣,不要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