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珠,魔都我們不能待了,你今天過來的動靜太大,我估計孫維玉很快就會發現的,到時候不止我要被抓,很可能會連累你,我那次是瞎貓碰到死老鼠了,我到哪兒給他找寶藏去啊。”
孫維才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實際上他們一起出去吃飯的時候,孫維玉就已經得到消息了,不過他不相信這兩個人能翻出什麼浪來,也沒放在心上,反正五一節一過他就準備揭發孫維才了。
“那——維才,我們能去哪兒呢?”祝珠一顆芳心都寄托在孫維才身上,想都不用想就選擇了跟孫維才走。
“內地不行,越往裏孫致遠的勢力越大,我們出海!去瀛洲!”
從孫維才決定盜掘洗劍池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經想到會有被抓的那麼一天,早就提前準備好退路了。
當年為什麼二爺爺不相信曾祖父的話?為什麼孫致遠到現在還死死地盯著孫有福?
皆因孫家祖上是盜墓世家,專門倒鬥的,孫武子的後人也會為錢財為難,祖上選擇了這一行,後人也無法評說,但是孫維才知道其實到曾祖父那裏就已經洗手不幹了。
他的爺爺、父親都是普通人,當然對於這一行當裏的一些人脈還是有一些留存的,都是當年的老交情,並不會就因此斷了聯係。
傳到孫維才這一輩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情分在了,但好歹是一條路子。
孫維才從洗劍池下麵取走的寶物是一個春秋時期的雙耳玉樽,就是靠著這條路子才得以安全出手,一共賣了50萬。
給祝珠母親交了手術費40萬,祝珠母親過世辦理後事,他也出了2萬,其他雜七雜八的,現在手頭上還有五萬多。
當時賣掉玉樽後,他就聯係了兩個爺爺的世交,現在分別在瀛洲、還有西北,安排好了退路,隻是現在這種情況就不能去西北了,那是自投羅網。
隻能選擇去瀛洲了。
瀛洲是近代才歸化大華國的一個省,瀛洲人也跟大華國有很深的淵源。
秦朝時,方士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尋找不死藥,帶領3000童男童女出海,到達了瀛洲後卻沒有返回。
依靠先進的文明,徐福征服了當時尚未開化的土著,於是徐福這幫人就這麼繁衍開來,成了後來的瀛洲人,再後來眾人推舉徐福的兒子為王,後世子孫代代繼承。
傳到現代,已經不知道多少代了。大華國開國之戰的時候,瀛洲發生了千年難遇的地質災難,當時的瀛洲王徐誌一親自到京城求助太祖。
前朝末年,災荒四起,北邊的斯拉夫帝國趁機入侵,前朝的北方軍團一觸即潰,當時北方軍團小軍官的大華國太祖,收攏潰兵,繼續與斯拉夫帝國遊擊作戰。
等到前朝收拾好災荒,回頭一看,嗬,全國大部分軍隊都已經在太祖麾下了,精兵更是全部出自太祖麾下,當時的國民都將太祖視為救世主,登基的呼聲不絕於耳。
前朝末帝見大勢已去,以同是華夏子孫、太祖抗擊外敵有功禪位於太祖,太祖受之,立大華國。
在瀛洲王求援的時候,大華國正與北方的斯拉夫帝國在邊境對峙,徐誌一以正式歸化大華國為條件尋求救援,太祖力排眾議接受了他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