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太乙峰,老君觀。
人跡罕至的太乙峰此時已經大變模樣,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上,原本香火凋零的老君觀此時也已經煥然一新,透露出一種異樣的喜慶氛圍。
山腳下的懸掛著一條橫幅,紅底白字透露出一絲信息,“樓觀道諸法脈道統傳人論道法會,暨道門聯合會第一次正式會議。”
從早上天蒙蒙亮,就不斷有道人從山南10多裏的小鎮出發往山裏走,這些道士大多三五成群,一般每群都是一個年長的帶著幾個年輕的。
今年剛取得官方頒發的道士證,正“努力修行”的清風自然不會錯過這次機會,當然他的修行並不是夏承越的那種獲得超凡力量的修行,而是傳統的道教修行,心靈修行。
當然了,這放在清風身上又有些不同。清風,俗家姓名李逸風,畢業於金陵大學哲學係,能夠從哲學係走出來,並且還繼續考上宗教學的研究生,不得不說清風還是跟普通人有所不同的。
不僅是跟普通人不同,跟傳統的道士也不太一樣,看他和幾個師兄弟一直格格不入就知道了,清風的幾個師兄弟都是道觀裏收養的孤兒,雖然也上過學,但是很早就收到了宗教思想洗禮,又很早就入道修行。
而清風則是接受了完整地現代教育,當初選擇哲學係說來也是一個笑話,高中的時候他其實是理科生,但是他想上名校金陵大學,可惜分數隻夠得上哲學係的分數,於是就選了哲學係。
但是就算是上了哲學係他也是抱著混文憑的想法來的。
哲學係這種課程大多考驗辯證思維的學科,說真的隻要想得通畢業是不難的,而且相比其他專業或許還要更輕鬆。因此大學期間,清風也曾沉迷網絡小說,尤其是修仙小說,這也成了後來當道士的一個原因。
但是現實是,哲學係的人出去找工作並不好找,在一個熱心學長的指點下,清風又考了金陵大學的宗教研究所,等畢業後就找了個野廟混日子。當然對於道士來說,這就不叫混日子。
這叫修行。
而曾經指點他的學長現在混得要比他好一點,人家已經托關係去了京城白雲觀,吃香的喝辣的,當然也是正式道士,這年頭沒有正式編製心裏頭都不安穩,出家受戒對於這個唯物主義國家的人來說隻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也是沾了野廟小的光,清風這個履曆在師父誠誌道人的眼裏還是相當出色的,這次白水宮來了五個人就帶上了清風。
與那位在京城白雲觀混日子的學長相比,清風的機緣又有所不同了。
……
一大早從小鎮的招待所步行出發,走了10多裏路才到了太乙峰腳下,爬山又是體力活,清風有些支持不住了,喘著粗氣,不時在心裏埋怨。
好在這裏的山路在之前已經修繕過,沒有要眾人自己開路上山。再加上這次過來是參加諸法脈道統傳人論道法會,誰都不願意在其他人麵前丟人。
聽師父誠誌道人說,這次法會很不尋常,當然清風是沒看出什麼不尋常。
無非某個狗大戶捐了點錢,被老君觀用來顯擺顯擺了。
“師父,你說那些人真的是樓觀道的嗎?”清風小心翼翼地指著走在他們前麵的道士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