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擾擾,半柱香的時間過去了,終究是龍門、五老兩宗人數比不過在座的諸人。

這個人數不是指門人弟子的數量,而是在道聯內的執事席位上麵,既然整合了道聯出來,那就要用道聯的規矩,最終結果就是所有修行資源全由致虛分配。

當然,修行種子的產生依然要經過考核,隻是這次就不是通過論道了,而是類似於官方的修行考核,除了正常的經絡理論外,還增加了道藏理論。

談妥修行資源的分配後,偏殿內又沉默了下來,還是致虛開口:

“諸位,關於道聯正式對外開放、招收弟子,我覺得還有必要說兩句。不管此前各位是什麼流派、傳承,既然已經整合成道門聯合會的形式,就不可能再像過去那般,修行的存在,讓組織變得敏感,尤其是以修行為目的修行者組織,我覺得還是暫為緩緩。”

在場諸人中,要數致虛的年紀最大,雖然見識並不是最廣的,但是最得道意的一定是他,他唯一想的就是如何將祖師思想傳承下去,現在道聯已經初見成果,根本沒必要當這個出頭鳥。

這個世界終究還是掌握在官方的手裏,一天官方的態度不明朗,道聯就沒必要跳出來,再則洞天的靈氣產量是有限的,每批能培養的修士也是有限的,哪怕招收再多的人,也要時間來一點點培養。

現有的門人弟子都沒有全部成為修士,根本沒必要心急。

隻是這隻是他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可不怎麼想,他們跟外界也不是沒有接觸,外界的靈石兌換、注冊修士福利,甚至黑市靈石交易,他們都清楚得很,甚至一些頗具人脈的道觀早就由不同渠道購得靈石。

道聯的修行資源並不是唯一,但是道聯這個牌子卻是唯一,至今還沒有哪個洞天宿主公開糾結利益集團,更不要說道門中人了,隻要道聯能打出第一槍,必定能占得優勢地位。

現在的道聯不缺傳承、不缺秘法,甚至連靈法之秘都有,正是招兵買馬的時機,就是拉攏一些洞天宿主都不是話下,到時候資源又可以翻上幾番,最終得益還不是在座的人。

尤其是修行時代的到來,道士掌握了神通,心思自然就不那麼單純了,要知道道教最早就是以造反起家的,建立地上道國一直是道門的最高理想,這裏麵尤其是以南方正一道為甚。

作為最早的教派樓觀道在這方麵當然也不落於人後,越是原始的教派,實則組織越是嚴密,越像一個政權組織。

當然了以現在大華國的情況,任何宗教都算是苟延殘喘狀態,但是有了修行不就是能茁壯發展了嘛!

在見識過靈法修士的能力後,這些道聯的頭頭腦腦,幾乎都有了大幹一番事業的想法,哪怕他們倚為靠山的致虛並不同意。

還是那句話,既然成立了組織,建立了體製,哪怕是創始人都可能會被組織的意識牽著鼻子走。在這個時候,哪怕是致虛、徐靜玄、李至真都變成了少數派,被眾人挾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