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下大亂!(1 / 1)

元陽7年,久負盛世的魏中王朝在這一年將迎來重大危機。

作為中原的定海神針,魏中王朝的生滅自然也關係著整個天下的走向。

而作為魏中王朝存亡的重要環節“九王起義”,預示了某些人的狼子野心和世間的波譎雲詭。

所謂“九王”是指魏中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魏文帝李協所封的九位分布於中原各地的諸侯,這其中分別是離州諸侯、於州諸侯、汾陽諸侯、雲江諸侯、南戈諸侯、北定諸侯、亥城諸侯、疆南諸侯、馬北諸侯。

話說這九位諸侯都能力不俗且各懷野心,加之魏文帝李協平生愛喜文弄墨對軍政一竅不通,這更加劇了諸侯們想各自為王的野心。

各諸侯不僅擅自招兵買馬而且暗地裏串通各地區大小諸侯,時刻等待著一個造反的時機。

朝廷內聽到風聲的文武大臣紛紛勸魏文帝要謹慎諸侯叛亂一事,誰知魏文帝對此絲毫不在意,題下了一句:

“諸侯叛亂向君砍,

茫茫王朝已腐爛。”

對於魏文帝擺爛的態度,各朝中大臣紛紛唏噓,覺得王朝滅亡已成定局。

但此時朝中一位大臣卻力排眾議站了出來,他被先帝賜予李姓,名漢章,秦鄉人,是朝中舉足輕重的權臣。

同時李漢章也被先帝評價為“秦鄉謀主”,其智慧不在魏中丞相趙繆之下。

魏文帝對李漢章這個威望極高的功臣自然是十分恭敬,而他提出來的“天下對”殊不知將整個天下的格局都改變了。

所謂“天下對”就是放出消息讓邊境南蠻族與北蠻族進攻南戈與馬北等地,對於邊境蠻族進攻中原的野心李漢章是確信的。

當馬北、南戈等地的諸侯進攻京都時其境內兵力必定空虛,此時殘暴無比的蠻族將趁虛進攻中原。

再把傳國玉璽移交給江湖四大門派之首的道教,道教主張修身立命心懷天下,在江湖中極具影響力,將傳國玉璽轉交於道教,相信強大如諸侯也有所忌憚。

屆時諸侯攻破京都自然也拿不到傳國玉璽,拿不到傳國玉璽自然也就無法在世間立上一麵正旗。

這一計策實行下來,屆時既能平叛諸侯也能削弱境外蠻族這顆眼中釘。

深夜的丞相府內,古樸典雅的房屋還閃爍著燈火,兩個人影映在窗戶上…

“趙兄,我所說此計如何?”

此時麵容莊嚴,氣質奢華的中年男人說道,他就是李漢章了。

而坐在他對麵的長胡子且五官深邃的男人想必就是魏中丞相趙繆了。

趙繆半晌後語氣嚴肅的對著李漢章說:“此計雖然可行,但莫過於將天下推入戰亂之中啊…”

李漢章不說話,將天下百姓交於諸侯與蠻族兩虎爭鬥之間確實有些不合適。

但眼下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諸侯叛亂迫在眉睫,屆時以朝中之力定然無法抵抗,唯有引蠻族進境才能化解。

“為了魏中王朝的香火延續,眼下不得不采取以毒攻毒,這樣才能保證王朝不倒在各諸侯的鐵騎下。”

“我以經派使者去蠻族了…”

趙繆猛的站起,臉色凝重的看著李漢章,“你…你沒有上奏?”

李漢章此時缺露出了一副奇怪的微笑。

“我當然知道先斬後奏可能會掉腦袋但趙兄你放心,皇上他會同意的…”

李漢章眼中此時露出一絲堅定,

“為了大魏萬世,我必當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