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盡彙此處(1 / 2)

古城有寶的消息一下子天下皆知,這讓這座千年的古城又一次蒙上了色彩。

野史列傳《皇家秘辛》曰:“昔先帝得高人指點,搬空國庫,以備複國之資。但不知先帝將國資藏於何處。隻知與大將軍有關。朝中有臣曾曰藏於帝陵,然未必可信。此為未解之謎。朝臣恐慌,國庫實際已空空如也,大元國力亦隨之年年下滑。先帝之作為實屬不智。”

民間之人都知先帝中治帝是一位名賢之君,但是就是為何將國庫搬空,不得而解。如今的明治帝一上位都是尋找國庫的資金,但是未曾如願。這事鬧得天下黎民盡知,俗語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曹清平雖然得到先帝重用,先帝甚至對其推心置腹。但是明治帝登基之後就削其兵權,明升暗降,這其實和先帝搬空國庫有關。

古城風雲一朝彙。此時遠在塞外的胡夷金庭,阿骨打此時正與朝臣商議,古城有寶的事情。阿骨打本意是想親自率領胡兵攻占古城,此時年近寒冬,糧食皮襖過冬的物什也是奇缺。

但是眾大臣都費盡口舌阻止,五能居士在一旁冷冷的看著這場鬧劇。最終阿骨打不耐煩了,側頭望了望五能,意思是叫他代其出聲支援一下。

“大汗當年戰勝了曹清平,在曹清平臨死之前允諾其三年不得攻打大元,如今臨過冬,待來年春天來臨之時便是大元朝覆滅之時。倘若不是三年前,三十萬大軍竟然被區區不到五萬的兵丁打得士氣全無,隻剩下二十萬都不夠的兵,接著挺進到玉門關,雖然那位韓將軍不戰而降,大元皇帝懼怕竟然派人來求和。然而我們卻是勝之不武,就算能打得下江山,恐怕都守不住一兩年,若不然我們的大汗又如何會答應曹清平的要求。大汗這樣的做法一來就是搏個美名,二來就是趁著這幾年,休生養息,每年利用大元朝的供奉,來默默壯大自己的實力,到時覆滅大元也是卓卓有餘。現在說古城有寶,其實大元先帝在時,我也有聽聞。隻是那個國師實在太神秘了,我也隻是知道先帝確實有將國庫搬空,但是做什麼的用途確實不是很清楚。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不如大漢嚐試去古城碰碰運氣,倘若大汗能找到這筆財富也也可以斷絕了大元朝的後路。”五能居士侃侃而談,一副指點江山的氣勢讓下麵的大臣頓時噤聲。阿骨打見此情景心中暗喜:“看來我是沒有看錯人,有此良臣輔助,可堪解我之憂。隻可惜曹清平寧死不降,如若這兩人都在,一文一武,相輔相成,那大元豈有不滅之理。”

阿骨打清了清喉嚨道:“這事就這麼定了。具體怎樣出行奪寶,我到時和五能居士詳細商議。你們都散了吧。”說完揮揮手示意大臣退去。眾大臣無言以對,你看我我看你,搖了搖頭都邁步退出金庭。

古城的氣氛越來越詭異,久住的古城居民都覺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趨勢。似乎三年前被胡夷一族攻打的恐慌的意念又在城內傳導。隻是城裏的居民都不為所動,因為經曆了三年前的城破,但是胡兵沒有對他們胡來,可見自己這些人已經死過一遭。現在的大元朝國力衰退,明治帝碌碌無為,隻顧享樂,古城的居民哪怕就算收拾家軟金銀都都不知去向何處,隻知關內的生活更加的水深火熱罷了。

曹將軍府邸旁邊的一座小樓,這就是明治帝派來的禦林軍臨時指揮所。這座小樓是新建而起,之前乃是一片民居,但是禦林軍一來就將曹將軍府邸方圓一裏戒嚴,順便將附近的民居拆遷。此時實際的駐軍是五千兵,剩餘的都在城外駐紮以待命令。

在這座小樓第三層的大廳,此時氣氛緊張。主座上麵的是三年前兵敗曾今被擒的韓玄封,韓玄封左下座的是一個宦官模樣打扮的人物,臉色慘白,頜下無須,眼神陰柔,時不時有寒光閃現,氣勢上不怒自威,若不了解他的為人,隻知這個人物是一個太監。然而這個正是當今明治帝的貼身侍衛,而且是大內侍衛的領頭人,代號陰司監,實際名緯劉小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