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章 教有定法(1 / 2)

劉家怡已經教了二十二年書了。前十年,她幾乎半是打工人半是教書匠。她說自己是教書匠,是因為她沒有愧對教師這個職業,她頭上頂著這個銜,心裏一刻都不敢馬虎。

她不是怕丟了飯碗,主要是她的孩子沒有人帶。那時候出去打工的人,隻要能夠堅持下來,學得一技之長,最後都做成了大事兒。家怡一輩子的遺憾,她沒有走出去,至少出去長長見識也好啊!

薑藝彬可是出去轉了一圈兒,最終還是又回來了。家怡不知道為什麼她狠不下心來,把孩子撂給他,自己走出去闖蕩江湖,也許她對薑藝彬從來就沒有放心過。

孩子交給他帶了三個月,得了鼻炎,從小就到處看,聽說哪裏丹方好,就去治,中醫西醫花了幾千元,也沒有看好。現在女兒30多歲了,還是鼻子不通,吭吭唧唧的。

薑藝彬喜歡給孩子買泡泡糖吃,家裏的桌子上,椅子上,穿衣櫃上,到處都是女兒吃泡泡糖貼的粘貼畫哦。害的她從初中開始就牙疼,拔牙,補牙,種牙,給牙科醫生發工資。當時他兩個為這事兒,沒少吵嘴,甚至大打出手,連離婚的衝動都有了不下百次。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劉家怡的做法是,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算白愛!這話同樣也適用於學生。愛子就要為她計長遠,薑藝彬沒有這樣的格局,他總是隻看到眼前的利益,做事總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從1988年到2000年這十二年間,劉家怡一共在學校裏掙的工資,還沒有一萬元。這對於一個三口家庭來說,每年不到一千元的生活費,確實是連棵蔥都是不敢買的。作為一個老師,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建設,不能愛生如子,是堅持不下來的。

那個時候,劉家怡很窮,住房很困難。即使這樣,她家裏還是一直住著學生,名義上是和她作伴。她不像現在這樣收費,那時候什麼都是免費的。學生住在老師家裏,隻要是方便學習,能夠考出好成績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回報。

學生們也不會因某個學生跟老師走得近,就排擠她。相反,這些學生都以與老師關係融洽而自豪。親其師,信其道。隻有師生關係融洽了,教學才能井然有序,老師教的省力,學生學得輕鬆。

這些住在老師家裏的學生,走上社會後,越是家境貧寒的孩子,越知道感恩。相反,那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孩子,即使後來有了出息,也不見得對老師有感激之情。就班級群裏的學生而言,也是如此。當然也不能以偏概全,也有些家境不錯的學生,反而更有教養,更懂得尊重別人,也因此更容易成功。

劉家怡的孩子和她學生們的關係並不好。人們會私下認為住在老師家裏的學生,跟老師的孩子更容易相處些。這話說得有道理。他們之間可能更默契些,遇事更能相互照顧。但是她們內心深處的嫉妒心卻是與生俱來的。

學生覺得老師的孩子天生優越感,他們的心理上有一個梗在噎著。老師的孩子覺得,她媽天天圍著這些哥哥姐姐們轉,一點兒也不關心她。青春期的萌動導致的反叛心理更嚴重。這也使得很多老師為什麼能帶好學生,卻教不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