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穿著單薄的老太太坐在病床邊沿,身體虛弱不堪。
她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在她一旁的兒子卻不斷狠狠地推搡著老母親。
兒子不斷狠狠地拍打老母親的後背,虛弱的老人根本站立不住。
父母年老體衰時,免不了需要為人子女對其進行照顧,可是現實卻往往陷入“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境地。
兒子不斷地對母親口出惡語。
“你不活可別毀我呀。”
“你要死,就快點去死。”
言語極其惡毒,而這這竟然是母親當年懷胎十月生下的兒子說的話。
但即便兒子下手不知輕重,語言也是惡毒不堪,老母親依舊在默默承受,沒有絲毫頂嘴。
她小心翼翼地蜷縮著,生怕一個不小心又會招來兒子什麼樣的報複舉動。
她說:“對不起孩子,給你添麻煩了。”
盡管她已經非常注重保養了,但多年的頑疾加之年老體衰,老毛病還是時不時地犯。
她對她的兒子道歉道:‘’都是老毛病了,下次就不要來醫院了……”
像是說錯了什麼話,轉而她又自責地說:“沒有下次了。我不會再生病了。\"
相比於老人的卑微懦弱,兒子絲毫沒有體諒老母親,他惡狠狠地詛咒自己的母親,巴不得她真的立刻去死。
他早已喪失人性,毫無孝順和良心,忘記了當年自己的母親是如何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
烏鴉尚且知道反哺,這個兒子已經連最起碼的道德都沒有。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行為如同一麵鏡子,他自己的子女以他為鏡,他的老年或許也會經曆和他母親類似的遭遇。
他自己的惡行也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地傳遞錯誤的價值觀給子女,而最終自己也將嚐到惡果。
平心而論,長期照顧病人更是對耐心和精力的考驗,確實是一件累人的活。
但慈愛的父母,如遇子女身患疾病,將會不惜傾家蕩產,大江南北的奔波和到處求醫問藥,為了能治好子女,哪怕啃饅頭、喝涼水、睡地鋪,他們也願意。
對這些父母來說,子女的健康快樂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
可是當父母年老時,在有些子女眼中,他們成了累贅,照顧他們動輒就不耐煩,暴力和語言辱罵也是家常便飯。
與其說是血脈至親的父母,不如說是最大的仇人。
彩衣村的一棟棟房子,就是一座座活人墓。
這些活人墓專門給年事已高的老人住,墓高僅一米,長約三米,寬度連一米都不到,也就是說,基本隻能勉強滿足一人生活的空間。
老人進去以後,子女每天給他們送來一頓飯,同時在墓門處加封一塊磚。
老人餓了就吃子女送來的食物,若是食物吃完了,幕也封完了,那便隻能躺在裏麵靜靜地等待死亡。
把自己的親人活生生地送入墓地,相信誰也做不出來,畢竟這麼做實在太過於殘忍了。
但彩衣村的後輩不僅如此做了,還心安理得。
“以前的祖先都是這麼做的,我不過是遵照祖訓,我有什麼錯。”
以至於這個村子不大,活人墓卻足足有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