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墓指人還健在,卻早已為自己準備好墓地或者提前購買的墓地,古代又叫活墳或生祠。
傳說古時候,人活到60歲就得活埋掉,有人不忍心活埋自己的父母,就建造了花甲墓。
這種墓為圓頂,墓壁為圓形或八角、六角型,頂部留有一個方口,是用來往下吊飯罐的,每日由此將飯送入,什麼時候地下的人不能接飯時,即是歸天之日,就將頂口封死。
但珍姨她婆婆也就是丁婆婆所說的活人墓又叫活死人墓。
活死人墓是彩衣村專門給年事已高的老人住的。
墓高僅一米,長約三米,寬度連一米都不到。
也就是說,基本隻能勉強滿足一人生活的空間。
老人被後輩送進去以後,每天會給他們送來一頓飯,同時在墓門處加封一塊磚。
老人餓了就吃子女送來的食物,若是食物吃完了,幕也封完了,那便隻能躺在裏麵靜靜地等待死亡。
丁婆婆顯然知道的更多,她說道。
“我老伴是一名村醫,後來我老伴走了後我兒子接過他的重任,村子裏誰頭疼發熱都來我家找他看病。”
“老太婆我以前跟著我老伴見得多了,能幫著配藥。”
“有一天小龍爺奶過來拿藥,說病老不好叫我兒子再想想辦法,我兒子讓他們去城裏大醫院檢查,他這裏也沒辦法。”
“小龍爺奶年紀大腿腳也不方便,小龍他爸又遲遲不帶他倆去城裏醫院檢查,他們的病就一直拖著。”
“到了下一次拿藥,小龍爺奶又哀求著讓我兒子加大劑量。”
“是藥三分毒,我兒子不肯加大劑量,那時小龍爺奶拗不過我兒子,失望地走了。”
“本來我們隻以為是小龍爺奶被病痛折磨著急,才想快點好。”
“但有一次,我和媳婦兒去地裏摘菜回來,路過小龍他家,聽到小龍他爸的罵聲。”
珍姨對這事還有印象,就補充說。
“罵得可狠了,一點孝敬都不顧忌,什麼老不死的、沒用的老東西、要死不活的就早點死……”
“沒想到,沒過幾天,小龍他家就給小龍爺奶辦喪了……”
房瑞芳的五官都皺在了一起:“小龍爺奶因病過世了?”
丁婆婆苦笑:“沒死。”
但接下來的話她卻難說下去了,她示意珍姨給房瑞芳他們解釋。
珍姨:“沒死,是小龍爸媽把小龍爺奶送進了活死人墓。”
房瑞芳、尹世華、於廣興、雙雙不約而同‘嘶’了一聲。
珍姨:“活死人墓是我們村子過往的習俗,但被送進去的大都是花甲、行動不便本就是等死的老人。”
“新國成立以後,經過村裏支書教育,早就擯除了這些舊糟粕,近百年來都沒有活死人墓出現了。”
“年輕一輩有點實力的,也都帶著家裏人搬去城裏了。”
“小龍他爸就是混子,從小到大啃老,現在老啃不了了,就把他們送進活死人墓。”
丁婆婆唏噓道:“小龍爺奶連六十都沒過,村子裏多注重壽辰啊,沒想過小龍他爸能那麼狠的心。”
尹世華:“小龍爺奶就能同意小龍他爸給他們送進去活死人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