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祝壽(1 / 2)

青山仞立,白雲繚繞。火紅的太陽斜掛在天空,陽光穿透雲層,正灑向這仙境般的白鷺峰上。

此時正值明朝永樂四年八月初八,靖難之變後的第五個年頭,在這兵荒馬亂的時期,恬靜淡然的白鷺峰便好似人間仙境。

白鷺峰峰頂名曰“三昧頂”,頂上坐落著一座破落的道觀,雖瓦破牆殘,卻古意盎然,掉了漆的大門上僅剩一個鏽的發綠的銅環,門上一塊匾牌卻很是醒目,白底黑字刻著“三昧觀”,字體遒勁有力。

忽然從山腰上傳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卻是一行十位少林僧人。為首的手拿金色禪杖,身披鎏金袈裟,白眉長須,神態和藹,步履沉穩,想來內力不俗。緊隨其後的僧人神情癡呆,一身褐色袈裟卻已破了幾個小洞,但其呼吸均勻,氣息竟不遜於為首的僧人,大有趕超之意。

十人在三昧觀門前駐步,為首的僧人抬眼望了望這特別的道觀,沉默良久,歎道:“江湖人說三昧觀鬼斧神工,老衲前幾年聽到江湖上的傳言還不以為然,今日得觀此觀,才明白普賢仙道果然獨樹一幟,這三昧觀別具一格,老衲佩服佩服啊。”

其餘的僧人都不明此話何意,麵麵相覷,隻有那褐色袈裟的僧人仍是一副癡癡呆呆的模樣。

這時那掉了漆的門“吱呀”一聲打開了,走出來的是一名二十出頭的年輕道士,頭裹白色綸巾,身披黑色八卦道服,劍眉星目,氣宇軒昂。來人正是三昧觀主普賢道人座下的第三弟子,道號無名。

“果真是少林神僧到了,在下三昧觀無名,參見少林方丈,參見各位神僧。”無名單手施禮。

原來那為首的僧人正是少林寺方丈慧輪大師。慧輪見眼前這少年氣質不凡,竟是江湖上早有名氣的普賢道人的三弟子,立即還禮道:“原來是無名少俠,久仰久仰,今日乃是尊師六十大壽,貧僧率眾弟子前來恭賀。”

無名又鞠了一躬,道:“大師客氣,晚輩迎接來遲,還請大師恕罪。”

“阿彌陀佛,”慧輪打了一個佛號,道:“少俠言重了,恰到好處,何罪之有?”

無名側身將門推開,“各位神僧,請隨我入觀休息。”

一眾人等進入觀內,隻見院內佇立著四棵古樹,從樹幹的表層可以看出這幾棵樹已逾千年,雖然已是入秋時分,這幾棵樹卻仍舊枝繁葉茂,有幾枝因為太過冗長竟穿透了道觀的正堂,房頂瓦片破損的痕跡似乎可以聽到被樹枝穿透的聲音。

“善哉,善哉。”慧輪雙手合十,似乎對這古樹很有敬意,在看四周,整座觀內沒有一絲人為布置後的跡象,當真是巧奪天工。

“家師日前正閉關參悟逍遙劍法,今日午時才能出關,請各位先隨我去會客堂休息。”無名引著眾人歉然道。

一直癡癡呆呆的褐袍僧人道:“早就耳聞逍遙劍法是當今最高明的劍法,而令師的逍遙劍法更是已達臻境,貧僧卻不知這劍法竟仍需參悟。”

無名笑道:“智愚禪師有所不知,家師時常教導我們,這逍遙劍法,最為要緊的便是‘逍遙’二字,家師認為他老人家還沒有達到逍遙的境界,是以時常閉關。”

智愚禪師嘿的一笑,臉上卻是什麼表情也沒有:“逍遙二字,自然不易?隻是貧僧不懂,到底是這逍遙劍厲害,還是逍遙劍法厲害?”

一聽這話,無名心裏氣便不打一處來。這逍遙劍乃是三昧觀的鎮觀之寶,是普賢道人的恩師南華真人所傳,劍身修長,劍刃極薄,削鐵如泥,乃是劍中極品。而後普賢道人又創了逍遙劍法,憑著這一劍法成名武林。

智愚禪師這一番話明擺著是諷刺普賢道人是憑著淩厲的武器成名江湖的。

無名怒道:“智愚禪師這話小子可就聽不懂了,這逍遙劍法之深奧禪師如何能懂,家師每日跟我們師兄弟講解這劍法中的經義,我們師兄弟也不過能懂十之一二。”

“哦?那如此說來無名少俠對逍遙劍法也是略知一二了,不知能否賜教?”智愚禪師說著便向前走了一步,竟是在青石板上踏出了一個腳印。無名一看,好家夥,這是顯功夫來了。

“阿彌陀佛,”慧輪伸手攔住了智愚禪師,“智愚師兄,我們是客,怎可喧賓奪主?無名少俠,老衲的師兄想你也略有耳聞,乃是一武癡,失禮之處還請見諒。”

沒等無名答話,智愚禪師又向前一步,“聽說普賢座下三大弟子無己、無功、無名,無名雖入門最晚,卻悟性最高,今天貧僧要領教了。”不等慧輪阻攔,一個箭步就到了無名麵前,一隻大手便向無名拍去。無名早有準備,左手掐著三昧訣,右手輕巧的搭在向他砸來的那隻手上,然後向左一撥。智愚禪師這一掌隻用了五成內力,卻覺著似乎打在了棉花上,根本沒有著力點。殊不知,這三昧訣是三昧觀的內功心法,修煉出的內力均是借力打力之法,無名的這一撥,本應將對手的內力全部還給對手,令對手自傷其身,但終究無名修煉這內功火候不夠,僅僅能將對手的內力卸到地上,無法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