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爸一喝酒就高興了,跟著誇湯睿銘,但沒誇出什麼,就說他個頭大,一看就知道吃得好。張昕尷尬得要命,湯睿銘也一臉尬笑。
說到湯睿銘高,湯爸接著聊幾句,說像他媽媽那邊的親戚,但性格晚熟,反過來誇張昕懂事,現在這樣的孩子很少見。張媽跟著插進來說張昕從小獨立能力強,又說小湯一看就體貼,還年輕有為。
把對家的孩子都誇了一通,熱菜上了,大家正式吃飯。
東坡肉、龍井蝦仁、手捏菜、西湖醋魚……他們一道道吃下來,張爸張媽都誇味道好。湯媽看張媽誇刀工,誇廚師的火候,就問她是不是在家裏經常燒菜。
張媽很得意地說是,又機靈地說道:“我們張昕也很能燒的,遺傳了我們家的天分,又快又好又講究,什麼菜都是一吃就曉得怎麼燒。”
這句話一出,湯睿銘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
主食上來後,就是用餐的後半段。湯爸點的兩麵黃,炸得黃金酥脆。
“不知道兩位在哪高就?”張媽終於問了,故意文縐縐的。她本來打算讓張爸問,桌子下估計也踢過幾腳了,但張爸明顯喝糊塗了沒反應。
“我和他媽媽都是銀行做的,我們是同事。”湯爸說。他喝了不少,但還是很清醒。
“那你們很厲害呀!”張媽繼續試探,“我們那個時候銀行很難進的,對人要求高,什麼都要學,我看到我們一個朋友小孩現在家裏還放著練功券。”
張昕知道她做功課了。
一聽張媽那麼說,湯爸笑了,說:“現在櫃麵用點鈔機和計算器,但練功券、珠算還是基本功。我中學畢業後就在現在單位的職業學校讀書,畢業之後進單位,年輕時候這些都練過。”他回答得周全。不知道是不是湯睿銘打過招呼,他把張媽沒問的也答了,又像沒一句多餘。
“那是很好了呀,銀行退休以後也是很有保障的。”張媽問不出別的,就不響了。
問完湯家兩老,也要禮尚往來,但張爸張媽的履曆就不太好了。
張爸說:“我們兩個都是九幾崗的,之後就一直在家裏,跟你們不好比的。”
他說出來後,張昕忍不住看湯爸的臉色。
湯爸很平靜,似乎見多了這種事,他說:“你們這種情況挺多的。九十年代下崗潮,給很多家庭造成了困擾,你們也是很不容易的。”
“是呀,張昕也是我們好不容易養大的呀!”張媽又插進來。
那你把我的學費和生活費還給外婆啊!張昕在心裏吐槽。
湯爸的話說得讓人舒服,張爸便又去敬他,邊敬邊想掙回點麵子,“我們張家往上也出過教書先生的,張昕的燒菜遺傳了她媽媽,讀書遺傳了我們張家,她從小讀書隨隨便便考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