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1 / 2)

張昕猜這些工廠湯睿銘都親自去過,他說去很多地方,就會真的去。他做櫃哥時會把店裏每一樣產品的細節都記下來,那時還是個二百四十斤的胖子。

演示結束後,他們參觀配飾部、設計部和工藝技術部,介紹配飾工藝和從設計、製版到最後交付工廠樣衣的步驟。

文石的配飾部擁有單獨一間辦公室,牆上掛滿了各種樣品皮具, 如今和許多歐洲作坊合作。負責人是個短發年輕女生,穿大圍兜,大約石穗提前說過張昕他們會來參觀,她準備了詳細的配飾工藝解說,又主動聊起文石暢銷的手包,是他們的得意作品。說完,她對張昕隨身的黑色殺手包起了興趣。

這個包是阿池送的,意大利小牛皮植鞣革,國內作坊私人定製。負責人誇獎:“國內小眾精品的水平很高了。”又看了一眼常皓的手套,笑了笑,沒過去看。

從配飾部出來,張昕詢問文石如何管理團隊,這是所有的企業都麵臨的問題。

“溝通、合作,再取得共識。但前提是他們認可管理人。”石穗說。

“管理者需要人格魅力。”張昕故意示好石穗。

石穗看了一眼湯睿銘,“是的!就像小湯這樣。”

接著他們參觀設計部、工藝技術部,兩個部門合用一個開放辦公室。進去時,有人正在吵架,見到他們又立刻停止了。

石穗問什麼情況,他們回答:還是相同的問題。

湯睿銘主動解釋:“他們在討論大衣裏料用純棉、混紡還是真絲……”

“有什麼不同嗎?”張昕好奇。

“混紡做內襯不容易走形,真絲和棉舒適但需要二次處理,工藝難度高,拚接容易不自然。工藝技術部會堅持使用天然材料,嚐試新的拚接方法,直到達到最佳。”

“那成本怎麼控製?”張昕又問。

“這不是這階段考慮的問題。”湯睿銘說。

石穗補充:“文石堅持和別人不一樣。能走到今天是因為運氣,也是因為我們堅持才等到了運氣。”

參觀完工坊部門,石瑞華邀請他們去餐廳休息。

文石在一樓規劃出了用餐區,用得落地玻璃門,望出去一片樟木林,被布置得更像是一個咖啡吧,咖啡機、製冰機、冰淇淋機一應俱全。

“你們的環境真好。”張昕說。

“我們的設計師原來和銷售公司在同一層辦公樓裏,後來大家都不希望在商務樓裏上班,小湯就找到了這裏,都是他選的。”

張昕看湯睿銘,他正背對著他們,在一杯一杯泡咖啡。

“工坊內裝是原來就這樣嗎?”張昕又看天花板,沒有做吊頂,原始又協調。”

“不是,我先生做了微調。”石穗說。

“您先生也是設計師?”

石穗微笑起來眼角有細紋,“是的,文石的門店都是他的設計,如果有幸在 An-21 開立門店,也由他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