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公主不過是個公主,陛下還能立一個女子為儲君不成?”蕭建聽了保齡侯的話,覺得可笑道:“舅舅太過多慮了,昭陽公主不足為懼。”
保齡侯看蕭建還沒有意識到昭陽公主在朝中和陛下心中的地位,心中更是著急,趕緊坐下來和蕭建講起朝堂上的事情。
“殿下以前不在京都,不知道昭陽公主的事情。”保齡侯耐心地和蕭建講道:“前段時間陛下病重時,奏書都是由昭陽公主代為批閱的。就是陛下病好後,很多朝政也實時問詢昭陽公主。朝中幾位閣老對她的評價都頗高,很多陛下的近臣和武將都是由昭陽公主舉薦的。”
隨後,保齡侯和蕭建普及了昭陽公主在朝堂上的事跡,然後警告道:“我大齊是沒有女帝,但是有攝政的公主啊,難保昭陽公主不會成為第二位鎮國公主,殿下不可不防啊。”
鎮國公主是大齊太宗皇帝的嫡長女,手握兵權,太宗早逝,高宗即位時年紀還小,之後一直都是鎮國公主把持朝政,那個時候,朝中有句話,叫做“宰輔皆出鎮國府”。
照如今的程度發展下去,昭陽公主未必不會成為第二個鎮國公主。
不得不防啊!
隨後保齡侯又和蕭建講述了很多昭陽公主的事跡,讓蕭建清楚地認識到昭陽公主蕭晗是自己成為儲君的絆腳石。
“以前陛下甚至有過話,說日後若是從宗室過繼子嗣,也要看昭陽公主的意思,可見昭陽公主對陛下的影響之大啊!”保齡侯感歎道。原本他以為證實了蕭建的身份後,昭陽公主會被廢除公主之位,結果又冒出來一個生母莊妃,還將玉牒記到了皇後名下,成為了嫡女,這當真是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蕭建聽到保齡侯的話,心中對昭陽公主忌憚不已,連忙問道:“那依照舅舅看,我要怎麼做?”
“如今的當務之急,除了殿下入玉牒的事外,就是殿下入朝的事情。”保齡侯分析道:“殿下因殿試的事情給朝臣留下的印象並不好,現在應當抓緊時間扭轉這個印象,然後殿下應該收攏人才為自己所用,就如同如今的毅勇侯一樣。”
“毅勇侯是朝中重臣,手握十萬精兵,就是陛下也忌憚三分,如今毅勇侯願意將嫡長女嫁於殿下,可真是好消息,有毅勇侯在,殿下在朝堂的底氣也能更足些。”保齡侯接著道:“等殿下正式被記入玉牒後,我和毅勇侯就會向陛下上書讓殿下進入朝堂。”
“那真是多謝舅舅了。”蕭建聞言趕緊行禮謝道:“有舅舅在,我便可安枕無憂了。”
“殿下客氣。”保齡侯謙虛道:“臣的心是向著殿下的,希望殿下能夠得償所願。”
“還是舅舅待我好。”蕭建感動道。
保齡侯聞言心裏樂開了花兒,果然小地方來的就是好騙,隻這麼幾句話,就讓蕭建對自己俯首帖耳,他都能想到日後自己大權在握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