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潘多拉(1 / 2)

鬆平仁田覺得自己的心髒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捏住了,窒息得厲害。整個身體像極了秋風中晃動的枯枝,腦中一片空白,顫抖的四肢卻像紮根在了原地。他單手支住書架,緩緩挪了兩步,坐了下來。深吸一口氣,顫巍巍地打開了第二封信。

潘多拉計劃之始末

人類很早就在哲學層麵上探索“遺傳因子”和“遺傳信息”。人類幼年時期的難題之一,就是對死亡的追問:“為什麼人會溘然而去,不再複生?”隨著1

DNA分子雙螺旋空間結構模型的發現,人類對於基因遺傳的研究也步入了新的階段。雍仁親王對這個學科很有興趣,晚年投入了不少心血,組織科學家進行研究。原因之一,是因為日本皇室幾千年來一直受到遺傳病的困擾,包括他身為哥哥的天皇。他希望能夠通過現代科學的研究,為日本皇室解憂。所以說,雍仁親王的做法沒有什麼特別,僅僅是支持了一項科學研究。

清仁在擁有了地位和財富後,也不遺餘力地為這些由他父親組建的科學團隊提供資金支持。但他的想法遠比父親更深遠,也更可怕。他希望這個科學團隊能掌握基因的密碼,並最終達到基因改造的目的。他的設想分為兩個步驟。1、日本皇室的基因不穩定,清仁希望通過基因的刷選,保證自己的後代們擁有和自己一樣的智力和體魄。清仁從未結婚,但很受女性歡迎。他有不少私生子,但都沒有相認。這些私生子有的極為出色,有的則被遺傳病困擾。順便說一句,清仁一直在暗中觀察,希望從中優秀的孩子裏挑選一個男孩,將來可以接替自己成為組織的BOSS。這和古代帝王想把王位傳給兒子是同樣的思想。2、清仁對日本的未來有很深的憂慮,他認為日本土地少、資源少、人口也少。要想有大的發展,必須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如果能夠通過基因改造計劃,使得日本人民的基因向著好的方向轉換,可謂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就是說,當時的清仁沒有想要長生不老。準確的說,不是沒想過,而是清仁當時認為永生是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直到一個人年輕的天才科學家加入了基因改造團隊,改變了他的想法。

這位天才科學家叫做岡本十三郎。是清仁早年秘密讚助的少年,此人不到20歲,就擁有多個世界級名校的博士學位,包括生物科學、遺傳學、醫學等等。這些跨學科的背景,讓他科研成果近乎輝煌,不到30歲就被認為日後有問鼎諾貝爾獎的可能性。而這個岡本十三郎偏偏對清仁有著異乎尋常的崇拜,為了感謝昔日恩人,他放棄了美國一流研究所的工作,回到日本加入了清仁旗下的團隊。對這位天才的加入清仁自然是高興的,給予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科研資源。也許是為了報答清仁的栽培,清仁加倍努力的工作,但意外的是在很長的時間裏,他的研究似乎毫無進展。直到加入基因研究團隊的十年後,岡本十三郎提交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讓清仁大吃一驚,因為岡本十三郎運用詳實的數據和動物實驗結果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果將基因技術和現代醫學相結合,長生不老是可能的。

這裏要說明一下,岡本所說的長生不老和人們通常理解的概念有所不同。根據岡本的研究,人類肉體的衰老是自然規律,很難逆轉。所以岡本集中力量,試圖研究出一種藥物,可以讓大腦的細胞能夠自我更新,從而使得腦部停止衰老。這種方法在動物實驗階段,已經取得初步進展。但問題是人不可能隻有腦部,還必須有其他身體部位相互配合。為此,岡本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可以進行腦部移植手術。也就是通過將永遠不會衰老的大腦,不斷的移植到新的年輕的身體上,從而達到長生不老的效果。但是由於人體的排斥現象很嚴重,因此新的肉體,或者用岡本的詞彙

“容器”。容器要滿足兩個條件1、必須和大腦的主人在基因上非常相似,也就是說必須是大腦主人的直係後代。2、必須年輕,最好是18歲以下,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大腦。

這個報告讓清仁欣喜若狂,他有種強烈的預感,人類渴望千年的永生計劃將成為現實。而這個計劃一旦實現,他將得以永遠的控製組織,甚至是整個日本乃至世界。清仁對岡本的報告大加讚賞,並親自為該計劃起了一個名字,潘多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