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曾是準太孫的楊宣政,如若落在宗室裏,便是楊景澄生了兒子,隻消他兒子不如楊宣政,多少人又會借著楊宣政昔年的身份,教唆他篡位謀反?

楊景澄自家踏上了篡位的青雲路,將來有人扶持楊宣政篡他,亦理所當然。理由都是現成的——這天下,原該是華陽的。

至於宗法皇權到底是不是這麼算的?華陽又願不願自己的兒子去篡一向疼愛的弟弟?那都不重要了。

馬車向著皇宮飛馳,年紀小些的楊宣維暫蒙在鼓裏,甚都沒弄清楚。他隱約猜到了有變故,不過能與哥哥相見,心中端的是無限的歡喜。保慶與安祈二人雖從不阻攔兄弟親近,隻是到底不在一家府邸,讓自幼形影不離的兄弟很是不慣。

因此,楊宣政隻一句——將來我們一齊在宮裏過,便安撫住了他。

宗室聚居之地與皇宮相去不遠,馬車很快抵達了皇宮。因楊景澄乃天子,他的馬車可由正中的宮門長驅直入。當然,馬車不可能從三大殿直接穿過,車夫調整了方向,拐去了貞度門。

宮內多半門戶皆有台階,馬車能到的地方有限,故宮中主位出行多用步攆或肩輿。楊景澄嫌麻煩,在門前下了馬車,也不等人抬肩輿來,徑直喊上兩個孩子,快步向坤寧宮走。

楊宣政行在通往後宮的道路上,十分的不自在,卻也隻能勉力調節著,裝作雲淡風輕的模樣。不多時,楊景澄就帶著兩個孩子走進了坤寧宮內,顏舜華日常起居的東暖閣。

今日的天氣著實好,不冷不熱,秋高氣爽。東暖閣炕邊的窗戶大開,讓微風輕輕吹入,驅散著屋內浸潤了數月的藥香。顏舜華與葉欣兒皆坐在炕上,逗著小公主做耍。

經過數月的調養,顏舜華已然康複了許多,卻依舊難有精力掌管宮務、撫育女兒。如今這一應事物,皆在葉欣兒手中。隻把宮裏經年的太監宮女們看的頻頻替她捏汗。

要知道天家是最不講究嫡庶之所在。外頭公侯府邸,便是夫主強行扶正的小妾,眾夫人們也看不起,膽子大些的更是敢當麵甩臉色。可到了皇家,由後妃封為皇後的,那可就太多了。而一旦正式冊封,夫人們有天大的膽,也不敢不敬皇後。

葉欣兒本就進門在顏舜華之前,她乃楊景澄正經元配的陪嫁,論資曆比顏舜華長,論與楊景澄的感情,更不比顏舜華差。與此同時,顏舜華娘家衰落,而葉欣兒娘家崛起。哪一日楊景澄心情不好,把二人調個位置,都無人能說什麼。

隻是他們卻不知,在楊景澄外放的時日裏,妻妾二人在瑞安公府的東院裏相依為命,已是過命的交情。

何況曆經諸事的葉欣兒早看透了世間事,她與其說是想做貴妃,不如說是仗著這層身份,從此不必再嫁去別人家裏,侍奉公婆,受盡委屈。在承乾宮內,她活的跟個未出嫁的千金小姐似的,掌著家務,養著侄女兒,真是再快活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