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1 / 2)

晏晏睜大了無辜的眼睛。

作者有話要說:  嗯,楊子有原型,曆史上我很喜歡的一個老人家。更新會放緩,不影響,因為加上我就咱們幾個人看,慢慢寫。

☆、晏姑娘的一天

長安十月,小雨悄然隨風入城。晏晏裹著被子,遲遲不想起來,住了十多天後,她差不多算是習慣了這個環境和環境裏的人們,偶爾想起遠方的婆婆,也會想到一路上的風景。

“立夏?”小姑娘叫了一聲,沒有回答。

因為天氣轉涼,晚上得把門窗緊閉,這時候晏晏覺得金猊裏的香膏味道太重了想叫她過來蓋上。

叫不答應,晏晏決定起床。探出身子去看,發現自己的外衫和小襖裙不在,疑惑的小晏晏穿著小衣縮在床上。正要再叫兩聲,小丫頭捧著衣物進來了。

“小姐起來了,衣裙都烘過了,婢子去拿水進來。”立夏把衣物地給她,晏晏一摸,果然暖暖的。

外屋有個小爐子,還有兩個小手爐。晏晏梳洗完畢,照例過去閔氏那邊請安,早餐是麵,這邊的麵食和晏晏之前吃的不大一樣,底料是事先備好的濃湯。

今天正好是謝客休沐的日子,全家人都在,但謝太史的手頭事到了要緊時刻,謝客得去幫忙,不能陪著晏晏出去玩。晏晏從楊子家回來後,不知怎的,開始練習讀書寫字,和小閔芝一起,這幾天小閔芝已經懶得冷嘲熱諷了,因為晏晏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並不遮掩。謝客不在她便去問問小表妹,閔芝到底是孩子心性,好為人師,有了優越感後就覺得似乎這晏漁竹的威脅不大,“計劃”逐漸放緩。

今天天氣不好,閔氏原本想去串門,隻能擱置下來。

謝客和叔父沒有去書房,那邊書簡太多生火不便。一家子圍在一起,晏晏跟著閔氏做些針線活計,小閔芝這方麵就比不上晏晏了,雖然晏姑娘不是敢將十指誇針巧的高手,應付一些簡單的縫製不成問題。

謝客和叔父在長桌邊上,謝客拿了一疊紙在裁,謝太史把文墨搬來,拿出一條墨在火上烤烤,加了水研開。家裏用的是西市上買來的木炭,燒紅之後還是很暖和的,幾個丫頭幫著主母做活,另一個爐上的水已經快燒開了發出呼呼的聲音。

晏晏幫忙泡了茶,還要給謝太史溫一小壺酒。

小姑娘看來這個謝叔父是個真正的史官,他不像見過的其他文士那麼有文人氣息,甚至不如楊子那麼有性格,謝太史做什麼便做什麼,寫字也一絲不苟,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裏,生怕寫歪一個字似的。看叔侄倆寫字的速度便能看出來,謝客寫得很快,謝太史總是想好才落筆,全神貫注,連給他倒的酒都忘了喝一口。

謝客做的是審閱增補,謝太史給他原稿,謝客看完之後針對語句加以斟酌。和前人修史不一樣,謝太史和謝客製定的計劃是以寫人敘事為主,不追求皮裏陽秋的行文風格和簡短的描述,在謝客的二次潤色後,每一段都是可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