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用瓶子將花露裝起來,密封放好。然後才將被蒸過的花瓣取出來。
因為是隔水蒸,所以花瓣勉qiáng還保持著之前的形狀,實際上卻已經蒸透,取下來輕輕一碾,就成了一團花泥。這是用來製作胭脂和香粉的好材料,所以周敏也沒打算làng費,加上紫茉莉種子的粉和一些別材料,搗碎調勻,再重新上鍋蒸出來,就成了上好的脂膏,用來做粉底遠比直接擦粉更好,而且保證純天然無汙染不含鉛。
第一次算是取得了成功,之後周敏又陸續嚐試了一下其他種類的花。這麼一來,整個齊家山上下,就日日都彌漫著一股花香氣,就連從這裏路過的人都能聞到,不免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大家都在猜測,齊家山大概又要出新東西了。還有人直接上門來問這是要賣什麼,想出錢預訂。
對於這種qíng況,周敏當然不會拒絕。畢竟現在齊家山上的東西都是預訂的,這種銷售方式,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不過要將這些花露用來出售,卻還有個最大的問題。
周敏前世時,香水一般都是裝在各種顏色和造型的玻璃瓶中,美輪美奐,就算不用放在那裏看著也是一件藝術品。所以現在改用白瓷瓶來裝,即便那瓷再怎麼好,細膩如白玉,但畢竟是不透明的,她總覺得不大對勁。
這個時代已經有玻璃燒製的手藝了,隻不過跟瓷器一開始是追求純粹的白一樣,燒製玻璃,追求的也是純淨的透明,沒有雜色。但因為技術不達標,所以某些礦物質很難完全清除,燒出來的玻璃大部分都是雜色的。
不過這對周敏來說倒是正好。因為她本來想要的也是有點顏色的玻璃瓶,這樣會更好看。——不管用什麼花,她蒸出來的花露都是無色的,瓶子本身有一點顏色,反而更好。
當然,這顏色也不能亂燒,須得要達到她的標準。
唐一彥和邱玹為周敏引薦了不少琉璃作坊,但是沒有一個能夠滿足她的條件,於是周敏不得不暫時充當技術員,跟作坊裏的工人一起想辦法改進工藝,燒出自己想要的顏色來。
功夫不負苦心人,不久之後,就燒出了淡青色、淡藍色和淡紅色三款玻璃,正好對應周敏嚐試過之後挑選出來的三種花:梔子、月季和百合。
周敏親自cao刀設計了玻璃瓶的造型和款識,最後燒出來的成品也很令人滿意。帶著香氣的液體封裝入半透明的瓶中,看起來更誘人了。
嗯……可能誘人得過了頭,因為阿香看到這瓶子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周姐姐,你又弄出了什麼新的吃食?”
周敏被她的問話嗆了一下,連忙解釋這不是吃的,而是用來抹在身上的花露。
她替阿香在手腕和耳後抹上了一點花露,然後問,“感覺怎麼樣?”
阿香將手腕湊到鼻尖嗅了嗅,點頭道,“這個比香囊好。”然後就抱著瓶子不撒手了。周敏最後隻能將這套試用裝送給她,然後花露就正式開始投入生產。
這是個風雅活兒,所以齊家山上的女孩子們都爭著過來幫忙。采摘花瓣、蒸花露、裝瓶……一群青正好的小姑娘做著這件事,光是看看就讓人覺得賞心悅目。
第一批產品做出來之後,立刻被送到那些預訂過的客戶手中。這些大都是過來遊學的士子,已經習慣了所用之物都出自齊家山,而且知道他們的東西品質不會差,又是不差錢的主,所以聽說要出新產品,連賣的是什麼都沒問就給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