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身姓氏為一個地方命名, 除了那種宗族聚居的村落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少有的,能夠做到這一點, 齊家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所以到如今,周邊這一片地方但凡有個什麼大事小qíng,一定會有人到齊家來知會一聲。這是他們所擁有的特權。當然,如果出了什麼問題,需要他們出力的時候,自然也不能推辭。
這是個“皇權不下縣”的時代,鄉裏的各種事qíng,都是由鄉紳們進行管理。大石鎮上本來就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人家,因為邱家的別院修建在這裏。但邱玹又不管事,也沒人敢去打擾。現在連他也搬到齊家山來,這件差事自然落到了齊家頭上。
周敏將這事推給了齊老三。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她在齊家的地位舉足輕重,但是周敏為人低調又不愛應酬,這種jiāo際的事qíng是很少參加的,通常都是讓齊老三帶著安氏出麵,做足了老太爺的派頭。
齊老三這些年雖然不算養尊處優,但日子也的確好過太多,眼界和想法都不是從前可比。他本來就是個能gān的人,在這種環境之下,自然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因為齊家山的一切周敏出力更多,所以他基本上不cha手,讓小夫妻倆自己去解決。這麼一來,便顯得太閑了。
周敏塞過來的這個差事,對她來說是麻煩,但對這個時代的人而言,卻是榮耀和臉麵,所以齊老三雖然忐忑著不知道能否做好,但還是欣然應下,然後就熱qíng洋溢的投入到這份工作之中去了。
不過對於現在的周敏而言,齊家山什麼都好,就缺一樣東西。
功名。
封建社會雖然被稱為皇權社會,但實際上卻是“為與士大夫治天下”。士族,才是龐大的統治階級的構成基礎。而想要進入這個階層,最簡便也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培養出一個乃至一批讀書人,這才能夠奠定一個家族不倒的根基。
究其根本,是因為這個時代,平頭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商業不發達的封建時代,農業就是稅收的最大來源。所以賦稅一直不低,而在國法所規定的正稅之外,還有各種攤派。
且除了納稅之外,年滿十六歲成丁的男子,便要承擔官府臨時征召的各種徭役,去做運糧糙、修河道之類的事,戰時還會被征入伍。
但是,一旦考取功名,哪怕隻是最低一等的秀才,也就有了免稅和免役的資格!
當然,不管是免稅還是免役,都是有規定的。秀才可免多少,舉人可免多少。但實際上,落到執行的時候,大家都是士族,除了自己還有無數親友需要庇護,根本不可能真的按照規矩來。
尤其是舉人往上,一縣之中通常也就隻有幾個人,勢力之大就連縣太爺也不能硬抗,誰敢去找他收稅?所以就有無數親友或者非親友,攜帶著自家的田土來投,寧可讓地契寫上另一個人的名字,也要免稅免役。
其實也正是因為士大夫階層免除賦稅,才會導致平民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畢竟農耕社會,就算世家大族也講究個“耕讀傳家”。當然,他們不會自己去耕作,隻會購買許多的土地,然後養上一批佃戶。
大量的土地被富家兼並,從此不需納稅,但國庫的錢卻不能減少,怎麼辦?隻好把這些本來是士族應該繳納的賦稅攤派下去。
當然,周敏不是擔心jiāo稅,以他們家的收入,稅收根本不會成為負擔。徭役也完全可以捐銀抵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