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1 / 2)

一架鋼琴,許多金屬折疊椅,牆上掛著幾個相框,裏麵的人像彌雅一個都不認識。大概都是什麼更早時代的音樂家。

蘭波解開製服外套最下端的扣子,揭開鍵盤蓋,在長方形的凳子上座下。

彌雅走進來,反手闔上教室的滑拉門。

他像是忽然想起什麼,向門邊回頭。

彌雅和他視線相碰,了然地笑了笑。她的手指已經搭在了門鎖的搭扣上。

哢塔一聲落鎖。

蘭波垂眸。

她站進從門外透過磨砂玻璃看不到的角落。從這個方位,她能看見他的一半側臉與身影,還有他麵前的鋼琴黑白鍵。

“找個位置坐吧。”蘭波態度如常。

彌雅站在原地沒動:“我不應該在這裏。所以這樣就可以了。”

蘭波眉頭微蹙。

“還是說,我站在這裏會影響彈琴?”

他立刻否認:“不,並沒有。”

片刻沉默。

“我有一些話想和您說。但在那之前,蘭波教官,給我隨便彈點什麼吧。”

這是彌雅第一次對蘭波用上敬語。

他看向她,困惑地凝視她良久,目光驚異地閃爍數下。

彌雅無從判斷他是否明白了什麼。但他看破她的可能令她渾身發冷。彌雅不禁以小臂蓋在小腹上。胃裏在翻騰,也許顫栗抽搐的其實是胸口的深處,總之身體某處有個洞,她快要被從裏吸進去。

蘭波隨即挪開了視線。

彌雅快速扶牆穩住自己。

最後,他微笑著問:“你想聽什麼?”

“什麼都行。我不懂音樂,”想了想,她又說,“不過,別彈合唱伴奏的那些。”

蘭波笑弧加深:“好。”

彌雅回了一個微笑。

阿廖沙是對的,克拉拉一部分是對的。彌雅想。也許其他人嘴裏的喜歡、愛情、戀慕這樣的詞彙和她的認知有偏差。但那也不能怪她。她沒有體驗過所謂正常普通的愛。

所以,彌雅的結論純粹是自我分析的結果:

她想知道蘭波對她的態度是否真的和對別人不一樣。不僅是知道,同時是尋求確證。這也意味著她希望蘭波對她的態度與眾不同。換而言之,她希望自己是特別的那一個。不僅僅是第一個學員的那種特別。而是更為深刻、龐大的存在。比如喜愛。她渴望蘭波喜愛她。而這是因為她不知不覺間已經對他動心。

證明完畢。

這推導是否嚴密,彌雅不清楚,但她相信自己對危險的直覺。她的焦躁、易怒和恐懼都由此而來。

在彌雅確認自己對蘭波的感情之前,她就已經確知了另一件事:

他不會愛她。

蘭波會關心她,保護她,幫助她,都隻是因為她是他接手的第一個學員。他將她當作小孩子對待,而非異性。更何況他“目前不打算發展浪漫關係”,不和任何人。那是他自己劃下的界線。所以彌雅抗拒蘭波,不想見他,無法和他好好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