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多事件簿》作者:那多【完結】
我知道,我正在訴說荒謬,但誰又能知道,那曆史的背後。
我們已經忘記,曾有過的,和我們相同的一張張臉孔。
千古英雄浪淘盡。
而現在所有的一切,
都湮滅在時光之流。
而現在所有的一切,
會湮滅在時光之流。
第一卷 桃園三結義
第1章 劉玄德臥薪嚐膽賣草鞋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到了東漢末年,已是到了將分未分之際。朝野之上,十個太監二十手遮天,使得當今聖上形如廢人;九州之內,卻已經暗流洶湧,各路豪雄伺機而動;即便在鄉野之間,也有許多人對即將到來的風雲變幻,充滿了期待。
涿縣,是幽州的一個小鎮。而這個小鎮,此時卻大大的有名,因為一個人。這個人姓劉名備字玄德,二十來歲,長得白乎乎粉嫩嫩,一雙耳朵尤其特別,耳垂大而厚,就好似將滴未滴的黃鼻涕,掛在耳廓之下,晃來蕩去。據說這副軟且可塑性極佳的耳垂還有一功用,可以當作耳塞,拉上來往耳孔裏一填,頓時隔絕一切聲響,可使劉備在三分鍾之內酣然睡去。
隻是這樣一副耳垂長在劉備身上極之浪費。每天正午到傍晚夕陽西下,在縣城東城門進出的人,無不期望有這樣一副耳塞,可以隔絕劉備那令人發指的叫賣聲。
這個,商業為士人所輕視,然而在鄉野之間,大家都是一樣的艱苦求生,所以不論幹什麼行業,同是百姓,沒什麼看得起看不起的。尤其現在的天下局勢變得越來越混沌不明,漢室的江山,遠沒有從前固若金湯。這樣的情形下,一方麵老百姓的生存較之從前更困難了些,另一方麵,行商之人,其獲利有時也會相當豐厚。所以近幾十年來,商業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以至於幾乎所有的行業都發展出了自己的行會,一來互通消息,二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商人的利益甚至安全。
劉備是個賣草鞋的,這種生意,多是自產自銷,所以並不太需要互通消息,由於不必到處走動,本人的安全基本取決於居城的安全,但很多地方依然有賣鞋行會,大家都是一樣的幹活,湊在一起交流交流縫縫補補的經驗,也是好的,大一點的州郡規模的賣鞋行會,甚至分成草鞋派、布鞋派和棉鞋派,派係之間各執一詞,認為自己的鞋種天下第一,符合潮流,符合政治形勢,某某要員就穿著自己同種的鞋子,以求其它鞋種順應曆史,不要逆潮流而動,趕緊趁早退出曆史舞台。於是派係之間互相叫罵,打架鬥毆等情況時有發生,好不熱鬧。
經過上麵的一番介紹,想必大家還是可以了解到,這賣鞋行會,是一個很有前途,很有發展希望,發展潛力的行會。然而以涿縣為中心方圓二百餘裏,近十個大小城鎮村落之中,居然沒有一個賣鞋行會。這一切,隻因劉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