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是銅鐵鉛等我們急需的貨物,還有各種能買到的火器,一共有兩百七十多噸。我們安排的人,身穿輔助裝甲,一晚上的時間就能從海邊把貨物運回來。
剩餘一萬兩千多噸的大米,也快進港了,我們也是使用裝甲運回來。”
白駒一邊在邊上說著,李伯笠一邊從個人終端中,查看貨物清單。
本來白駒是習慣用紙張書寫出來,讓李伯笠看的。
結果!智能時代的人,已經不習慣手裏拿著紙質文件閱讀了,李伯笠已經習慣了所有東西都在個人終端上投屏出來查看閱讀。
也就是華夏書籍,個人終端沒有收錄,他自己懶得一本本的掃描,戌亥小隊的人也不幫忙。
說是什麼隻有散發著墨香的書籍,才能陶冶他的情操,讓他真正的感受到華夏文化的厚重。
就是懶,不想分享給他,別以為李伯笠不知道,他們全部小隊成員自己每人的存儲數據庫裏,都有掃描的書籍電子版。
作為純粹的矽基電子人,戌亥小隊的所有成員,難得能回到華夏的上古時期,還正是古籍沒有經過大規模銷毀的黃金年代。
現在他們最大的愛好充實他們個人存儲數據庫,就是把搜集到的文字圖書碑刻等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掃描進自己的存儲數據庫,然後空閑沒事的時候,用靈活的機械手捧著一本收集來的書籍閱讀。
如果手裏的書籍是宋刻本,那更能顯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就連偽裝用的大袍子,都換成了類似文人喜歡穿的道袍,偶爾露出的閃爍電子眼,毀了他們偽裝成為風流文人的打扮。
所以,這股潮流起來之後,以陽都鎮為中心,方圓千二百裏內的地主鄉紳家裏的藏書,都受到了洗劫,現場還留下墨跡未幹的抄寫本,都是他們利用手速快,現場抄寫的,真跡被代替拿走的。
為啥是一千兩百裏呢,這是他們戌亥小隊成員,兩三個小時的行動距離,也就是他們一晚上的時間,能從這裏到達京師,嗯!南北兩個京師都沒有問題。
聽說他們正在計劃對兩座京師裏的藏書閣下手,好像是看上了一部叫做《永樂大典》的書籍。
李伯笠直接用手指,在個人終端投屏出來的三維屏幕上,每翻過一頁都寫上一個歪歪扭扭的【閱】。
“銅發熕一門售價五十兩,重大一千二百斤,購買了五門。
鳥銃,一杆售價二兩,重六斤,購買了五門。
魯密銃,一杆售價二十五兩,重十五斤,購買了五門。
還有,三眼銃,四眼銃……
老白,這是什麼啊!”李伯笠看著這些奇怪的名字,不解的問道。
“後麵有圖片呢,都是現在能找到的火器名字。
銅發熕是一種火炮,銃就是火槍。”
李伯笠聞言繼續翻頁,果然看到了這些奇怪名字的火器的圖片,點擊之後,還能看到在海上實際使用時的現場影像。
“就著?還不如我們自己造的火炮呢,買這些垃圾幹啥!”
“指揮官,是我讓買的,知己知彼而已,我們雖然有優勢,但是了解一下這裏的火器發展進度,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
還能為我們將來火器發展,提供一下參考。”
“好吧,既然需要就買吧,我是不管了,記得送一些過來,讓我看看。”
說完之後,又劃出一個大大的【閱】。
“這是木質風帆海船?!”
“是的,這是烏恒在揚州船廠訂購的海船,這種的名字叫做海滄船。還有一種叫做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