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中一直休息到下午三點,李伯笠一行才開始收拾起身繼續趕路。
路上沒有人繼續那處道觀的話題,兩個人都不是正常人,他們之間的對話,也就不是正常人可以理解的。
“指揮官,翻過這個浮來山,就是莒州境內了,我們有部分煤炭就是從這裏購買的。”
“哦,可是路上沒有見運輸的車輛啊?”
“一車煤炭幾百斤,肯定不能翻山越嶺了。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繞過了浮來山,這裏往南有個二三十裏的,那裏有處路可以繞過山區。”
“我看到從出發開始,到這裏一直是往東走,一點也沒有偏離,如果能在這浮來山上開出一條路就方便多了。”
“是有這個計劃,不過要過幾年,現在還太早了。”
過了莒州繼續往東,就是日照縣。
為啥要來日照縣呢,是因為安東衛兩個重要的據點夾倉鎮和石臼島寨在日照縣東邊,還有近三千多畝的軍屯田也在日照縣內,有五個屯子。
另外一萬三千多畝在日照縣北部的諸城縣境內,有十二個屯子,這些土地是需要安排人重新控製起來的。
兵冊上記錄的軍屯是這些,但是到了現在,還能有多少土地在軍屯手裏,沒有被侵占就不知道了。
過了日照縣城,沒有入城直奔東邊的石臼島寨。
“哈哈!牛指揮使,真是神速,前幾日剛接到調令,今日牛指揮使就赴任了。下官實在是佩服!”原石臼島寨千戶出來迎接道。
“客氣了,事情繁雜,就不多言語了。這是咱軍中文書,兵冊,武庫,錢糧等交接給他就行了。
這是本官的一點禮物,作為千戶你調任路上的盤纏!”
牛賢寬也不管寨子裏出來歡迎的本地人,直接擺擺手,讓手下的文書進去交接,順便送了這位千戶百兩銀子。
整個寨子滿額應該是一千多正兵,現在從外麵看也就百十個歪瓜裂棗的。
“丙營全部留下,駐防石臼島寨。”
“屬下得令!”丙營都尉趙興
“走!”安排好了,牛賢寬也沒有繼續搭理本地土著,直接帶領剩下的人調頭南下,直奔夾倉鎮駐地。
從寨子裏出來,順著海岸往南也就十幾裏地,過了柳子河,就到了夾倉鎮。
夾倉鎮隻有一處巡檢司駐紮,但是牛賢寬,還是留下了一個百戶駐防。
最後,在日落之前,到了安東衛城。
作為明初的十九個海防衛,安東衛城修建的十分大,城裏的設施也是十分健全。方圓六七裏,城牆高近七米,厚度也是一樣的。
東西南北各有一個城門,延續到城裏就是四條大街,公署、衛學、倉庫、武器庫、演武廳、廟宇等等建築沿著街道分布。
這座比一般縣城還要氣派,相當於一個軍分區的地方,二十萬兩白銀就從官府手裏買了下來。以後隻要沒有意外,就是世襲罔替的李家地盤了。
畢竟大明的軍職也都是世襲的,大頭兵沒有意外後代肯定是大頭兵,千戶大人的官職也是由他兒子接替。
“安東衛城主要由六大姓氏把持,有蘇,楊,趙,任,胡,劉。這六家的人口數,接近整個安東衛的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