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馬縣丞的末日 2(1 / 2)

其實往細裏琢磨琢磨,土豪劣紳這個詞組挺有意思的。

土豪,劣紳,這是兩個等位名詞。其中,“土”和“劣”是形容詞性質,是對這兩個身份的一種形容。“豪”和“紳”則是名詞性質,是對這兩種身份的界定。

“土”和“劣”,指的是土豪劣紳獲取,“豪”和“紳”身份的手段,不是常規的,合法的手段。而“豪”和“紳”,則可以看成是,土豪劣紳通過“土”和“劣”這種手段,所要取得的結果。

簡單的講,土豪劣紳,中的“土”和“劣”,是指他們取得“豪”和“紳”這種社會地位的手段,是不合常規,不合常理,不被社會廣泛認同的。

王書輝一直認為,搞清楚詞語的詞意,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他覺得,很多詞彙,實際上已經很明確的向人們揭示了事物的本質了。如果能夠把一個詞語分析清楚,那麼,這些詞語中甚至已經包含了很多,能夠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有效信息。

王書輝通過對土豪劣紳這個詞組的分析,已經清楚明白的分析出,在封建社會裏,在農業社會中,土豪劣紳的本質了。

土豪劣紳,實際上指的正是,那些用非法手段取得和維持自己,在封建社會中的豪紳身份地位的人。馬鬆華就是土豪劣紳的代表。

實際上,馬鬆華這個土豪劣紳,並不比其他正規的豪紳,更加無恥,更加殘忍。但是,在明朝這個社會環境下,不是通過科舉考試製度獲得功名之後,取得大量的土地和大量土地免稅資格的人。都會被在同一的儒家********下的,文官官僚利益集團所歧視。

王書輝可以結合詞語意義和明朝社會的現實,輕鬆的推斷出:掌握著枝江縣黑白兩道,威壓枝江縣縣衙的馬鬆華土豪劣紳集團。實際上,在法理意義上,是不會得到社會總體輿論和明王朝的實際的政治體係的支持的。

他發現,土豪劣紳馬鬆華,完全是憑借著他,有錢有人,敢打敢殺,能說能做的實際實力,在整個枝江縣,實現了掌控縣衙,威震枝江,勢力範圍輻射江北地區的。

王書輝在仔細分析,得到了這個明確的結論之後發現,自己目前階段最應該做的,不是標新立異,新立旗幟。而是應該打到馬鬆華,全方位的對他取而代之。

王書輝清楚的知道,在封建社會裏搞土地革命,那就是最為徹徹底底的造反行為。他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披上一個合法的外衣。隻有這樣,他才能在其他的名義下的外皮下,開展土地革命的實際行動。

一個勢力龐大,無法無天的土豪劣紳,無疑是一長極好的畫皮。

王書輝認為,對敵鬥爭,要講策略性不假。但是,講策略是因為現實上,敵我雙方的力量不平衡,或者敵我雙方的力量,處於不穩定的平衡的情況下,我方才要注重鬥爭策略。

但是,在自己對馬鬆華的鬥爭中,自己所在的一方,在各個方麵都全麵的對馬鬆華有壓倒性的優勢。

從封建法理上講,自己是郡王府儀賓,是皇帝的姻親。快要死去的萬曆皇帝,短命的泰昌皇帝,以及未來的天啟皇帝。他們在收受了王書輝的禮物之後,作為明王朝的最高權力者,已經全麵的倒向自己的一方。

馬鬆華不過有個戶部尚書的侄子做他的靠山。單從這一點上講,自己壓倒性的全麵勝利。

從具體實力上講,自己下屬的武裝力量,全方位的配備了,現代社會工業化生產的先進武器。連發鋼弩,輕鋼長槍,防刺馬甲,硬塑頭盔,再加上科學、合理、嚴格的日常訓練,知識水平和專業水平超越時代的部隊管理和指揮人員,充足的物資供應和良好的士兵營養。無論從哪個方麵講,自己的部隊,目前都是在整個亞洲範圍內,最具實力的。而且還是跨越時空的,代差級別的誇張實力。

馬鬆華最多聚攏一些無賴混混和一群他家的奴工,最大實力也不過是招攬一些江湖亡命。事實上,在三次進攻全部失敗之後,馬鬆華連這樣的實力都已經不具備了。

從中間力量上講,自己王府儀賓的身份,比馬鬆華監生佐貳官的身份,高貴了不知道有多少個社會層級。

枝江縣最高行政長官,進士出身的唐文光,即使不喜歡宗室,但他也絕對會認為,宗室比監生更加可親一些。特別是,王書輝代表的枝江王府,主動向他贈送禮物,對他表示了尊重。而作為下官的馬鬆華,卻經常當麵對唐文光無禮。

這就使得,枝江縣最具影響力的中間力量,枝江縣令唐文光,是堅定的站在王書輝一方的。

所以,在綜合分析了自己和馬鬆華在矛盾鬥爭中所處的態勢之後,王書輝決定,主動出擊,全麵擊潰馬鬆華土豪劣紳集團。